探寻漳州古城的“出圈”之路,有几个特殊的节点值得铭记——
2015年,漳州正式启动古城保护建设项目,由漳州城投集团担任业主,近十年系统保护修缮了200余个保护项目。“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正是这份坚持,为古城“出圈”打下坚实基础。
2022年7月,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正式接管古城运营。古城发展定位更加明晰:深入挖掘古城文化内涵,打造闽南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带火”了一座千年古城。
2024年7月,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漳州古城保护开发与运营管理专班成立。在专班的统筹协调下,古城保护修缮、环境整治提升、业态运营管理、征地拆迁扫尾、文化传承保护等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古城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市、区合力,部门协同,国企担当,漳州古城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全线“飘红”,特别是在2024年迎来了一波“高潮”——
全年客流量达2845万人次,约等于漳州常住人口的5倍,累计获央视聚焦报道17次;
“五一”假期,漳州古城位列同程旅行“‘五一’假期热门古城古镇”排行榜榜首,超过丽江古城。
国庆7天,漳州古城累计吸引客流量超过170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75%,平均每天将近25万人次。
从全国千百座古城中,漳州古城异军突起。学者看它,能读出闽南文化“原生态”;游客看它,能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商家看它,能寻觅源源不断的商机。
近日,记者走进漳州古城,探寻其“长红”的流量“密码”。
“密码” 1 古城有魂
保护传承历史文脉
用闽南文化之笔“点睛”古城之魂
“来古城者,十有八九,是为探寻历史文化而来。”漳州市凌波景区管理集团芗城分公司总经理李丹的话,道出了古城的最大魅力。
漳州是闽南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如何在保护和传承中理清历史文脉,用文化之笔“点睛”古城之魂,成了漳州文旅康养人首要思考的问题。
解题思路源于运营者的“游客视角”——如果游客走进古城,看到的只有古牌坊、古建筑,肯定不会满足。得益于“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动计划,千年古城迸发出新活力。
古城风,着重打造的是风韵。漫步在漳州古城里,走过“盛唐开漳”“清风雅宋”“大明风华”和“民国风情”等四大主题连廊,也仿佛跨越了1200多年的建城史,去解锁漫长时光里的故事。东宋河畔,泡上一壶茶,仿佛与古人对话……
闽南红,是漳州古城不变的底色。几年的时光里,漳州古城记忆馆、漳州非遗展示馆、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文学馆、漳州木偶艺术表演馆、四贤馆、闽南书院、汪春源故居、侨批馆、漳州文庙、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等“九馆二文保”齐聚漳州古城,这里成为一张展示闽南文化风采的响亮名片。
非遗热,让闽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位于修文东路的“非遗一条街”则让人得以近距离触摸“非遗”。“非遗一条街”采用“前厂后店”模式,邀请片仔癀、八宝印泥、漳州老茶厂等老字号入驻,老手艺人带着游客体验制作八宝印泥、漳州茶、香薰及地标好物的乐趣。
今天,漳州古城作为一处鲜明的“闽南地标”,跨越时光的河流,已经成为市民游客触摸闽南文化脉络的关键所在。
“密码”2 古城有味
见人见物见生活 赋予古城“活态”张力
味道,是生活的味道。古城,既要“厚古”,也要“厚今”,只有把“现在进行时”与“过去完成时”相融,历史的韵味才能转化为当下的体验。
而漳州古城,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正如外地游客的评价——这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
拆除一道围墙,通透半座古城。去年11月份,漳州城投集团实施“拆墙透绿”,有百年历史的中山公园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公园中泡茶的大爷、跳舞的大妈,这些生活状态下的人们,成为游客镜头中的最佳“主角”。
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漂亮。漳州古城有着近2万原住民,他们是古城共建、共享、共治的参与者。漳州在保护开发古城的同时,首先关注生活在古城中的原住民,以期找到“生意”与“生活”的最佳平衡点——
在“生活”中发现“生意”。不少古城原住民靠着一台榨汁机、一身老手艺,圈了“铁粉”吸“新粉”。
在“生意”中发现“诗意”。孔庙红墙下的“四果汤”小屋,似乎在呼应孔夫子那句“食不厌精”。
无论何意,最终收获的是群众和游客的满意。“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漳州古城的“活”,是富有生活气息、是烟火气满满的“活”。原住民的生活状态,为古城注入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使其成为一座充满烟火味道的“活”城。
当烟火味和文化味相遇,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闽南文化便有了最鲜活的载体。
木偶“侯喜”走下舞台,迎八方来客;漳州小吃跳出锅碗,变文创产品;闽南俚语挂上墙头,成“网络热梗”……当闽南文化与当下的潮流元素有机结合,游客在文化里“见人,见物,见生活”。
正因“活”,所以“火”。2023年至今,漳州古城共举办大小活动超600场,成功孵化“闽南大观园”“木偶嘉年华”“漳古文创好市”“街头艺人”等特色活动品牌,吸引大批游客参与其中,逐步形成集夜游、夜演、夜宴、夜购、夜娱于一体的夜间消费目的地。
“密码” 3 古城有情
升级服务完善业态
努力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泼天富贵”,漳州能不能接住?当世人的目光聚焦一方古城,服务压力也随之而来。赢得人心才能实现“长红”,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在优化旅游服务上下足绣花功夫。
“做好服务一直以来是我们的第一追求。关键要在细心观察、提前预测和持续创新上下功夫。”李丹表示。
平均每天近25万人次,2024年的国庆长假就是对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的一次“大考”。
“技能包”出新。开发“来趣漳州古城”智慧导览小程序,让游客“一机游古城、听古城、懂古城”;配备AI主动识别预警功能,精准捕捉残疾人、老年人等服务对象的跌倒动作,实现实时报警、迅速定位响应。
“人情味”更足。免费为古城内民宿酒店提供电瓶车接驳服务,提升民宿客人的入住体验;针对亲子群体,配套母婴室等人性化设施……一系列服务组合拳,打到了游客“心坎里”,让游客留下来。
“微监督”在线。在古城游客服务中心、漳州古城官微等设置了多个游客反馈渠道,一旦接到游客的反馈和投诉,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正如一位游客所说:“漳州古城不仅有‘诗和远方’,更有回家的感觉。”
漳州就是这么“宠粉”。2022年,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规划古城“一中轴四板块七街区”布局,不断吸收专家、游客的意见,引进各类业态,努力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想体验民宿。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引进了温泉度假酒店、民宿、特色餐饮等业态,把北京路打造成为温泉康养街区。
想喝甘蔗汁。在漳古文创市集、泮池吃茶等新业态的加持下,甘蔗汁迎来“种草热”,店面数量翻了一番。
想体验簪花。引进多家汉服体验店进驻古城,汉服、簪花、古风,成了亮丽的风景线。
还有日咖夜酒、围炉煮茶、手作文创……
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持续以开放、创新的姿态,鼓励各种新兴业态在漳州古城生根发芽。
“锚定打造国内一流古城的目标,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提升。”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志滨表示,未来,漳州古城将深度挖掘历史人文,进一步提升业态品质和旅游服务质量,让“说闽南话、喝闽南茶、听闽南戏、品闽南宴、逛闽南街”的闽南生活成为一种新时尚。
记者 朱秀敏 王怡婧 林昕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