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水产品等优质蛋白也随之成为人民群众饭桌上的焦点。
漳州是福建省海洋资源大市,经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229.83万吨,渔业产值、产量排名全省第二,其中优质蛋白来源——鱼类、虾蟹、贝类占比超70%。
从“蓝色粮仓”到“健康餐桌”,漳州正以“耕海牧渔”之姿,向深蓝要食物、要健康,以丰沛的海洋优质蛋白赋能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持续助力健康中国“体重管理年”。
在铜陵镇后井码头,渔民渔获满舱装卸忙。 欧东茵 摄
耕海牧渔 充盈天然“蛋白库”
国家“体重管理年”倡导科学膳食,而水产品正是天然“蛋白库”,是健康减重的“黄金食材”。
巴浪鱼被称为“行走的氨基酸”,每100克蛋白质高达18克以上,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蛋白质吸收率高达90%,且价格经济实惠。以往,野生巴浪鱼肉柴,被渔民归类为“杂鱼”,海捕回来后常腌制成小鱼干保存,市价仅五六元。
转折发生在2018年夏天。东山县铜陵镇养殖户林进东意外发现网箱中溜进几尾野生巴浪鱼,在经过人工投饲养殖后体型较野生更为壮硕,经烹饪后肉质鲜嫩饱满。如今,人工养殖巴浪鱼的成长周期已缩短8至10个月,因鱼肉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批发价高达70-80元/斤。
在漳州的海域里,美味又健康的天然“蛋白”还有许多:蛤蜊蛋白质含量超10克/100克,是健康饮食的优质选择;绿鳍马面鲀养殖周期短、病害少,兼具低脂高蛋白特性,适合轻食人群;深海鱼如鳕鱼、金鲳鱼富含Omega-3,可降低甘油三酯、抗炎护脑,而漳州金鲳鱼仅东山县岐下村年销量就超300万斤,通过冷链物流直达全国餐桌。
此外,漳州持续探索深远海养殖,解锁“绿色蛋白”新可能。诏安湾外6号海域海洋牧场项目,“半潜式深水大网箱”已投苗养殖,首批投放海鲈、真鲷鱼苗1万尾,实现我市深海装备养殖“零”的突破;漳浦六鳌风电场探索“海上风电+深海养殖”,于2025年3月启动投苗试验,投放黑鲷、真鲷等鱼苗1.1万尾,实现“水下养殖、水上发电”,推动生态与经济双赢。
良种先行
筑牢“蓝色粮仓”根基
眼下正是牡蛎播苗放种的好时节。在诏安县赤石湾码头,一船一船的牡蛎在这里装载上岸。“在牡蛎丰产期,仅赤石湾码头,每天可上岸转运超6000吨牡蛎。”诏安县牡蛎协会会长黄洪滨表示,他于2017年开始尝试三倍体牡蛎养殖,该种类牡蛎生长快、个头大、品质优良,颇受市场认可,当年利润便翻了一番。
“三倍体牡蛎个头是普通牡蛎的2-3倍,产于无污染的深水海湾,还富含糖原、氨基酸、牛磺酸等活性元素,是一种天然的具有食补作用的海洋珍品。”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表示,水产品种苗的培育是产业兴旺的关键,可以从源头激活产业链。
坚持种苗强“芯”,让漳州的“蓝色粮仓”迸发着勃勃生机。
清明节前后,宝森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厚壳贻贝种苗产量将达到80亿粒。该公司是省级牡蛎良种场、省级菲律宾蛤仔良种场,集苗种培育、中间暂养、成贝养殖和销售于一体,其培育出的水产苗种具有高效、优质、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深受市场欢迎,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100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现有省级水产良种场13家、市级水产良种场21家;培育出金虎斑、“闽水科1号”南美白对虾、“世倍1号”牡蛎、“新吉富”罗非鱼等新品种,推广优新品种种苗养殖面积超11万亩;年繁育水产苗种总量约1902亿尾(粒)以上、产值约50.9亿元,居全省第一、占全省56%,其中蛤类、鲍鱼、牡蛎育苗量居全国第一。
一品一码
漳州海鲜的“安心”承诺
食用水产品,不仅要健康美味,更要食品安全。近年来,市海洋与渔业局积极开展水产品标准认证,以品牌引领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全市共获得海洋渔业中国驰名商标8件,获得东山鲍鱼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2个,福建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1个,先后被授予“中国石斑鱼之都”“中国鲍鱼种苗之都”“中国蛤类种苗之都”等3个国字号品牌。
监管是守护食品安全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闽政通App上,有一项名为“水产品追溯查询”的功能,群众可通过扫描追溯码、交易码、追溯标签等,了解水产品各环节的生产信息。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一品一码”全程追溯系统按照“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公众参与”的基本要求,以“一品一码”(一个批次水产品有唯一的追溯码)为总体思路,打造覆盖全省水产品生产主体的“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一品一码’全程追溯平台”,建立涵盖养殖、初级加工、捕捞、产品赋码销售、部门监管、药残快速检测、实验室检验、监督执法、价格跟踪、政策宣传等各环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从池塘(基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为食用水产品上了一把全程可追溯的“安全锁”。
据了解,全市1434家水产品生产主体已纳入“一品一码”追溯系统,实现养殖、用药、销售记录全覆盖,2024年线上巡查覆盖率100%;2024年开展水产养殖品种监督抽检2720批次,已出具检测报告的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100%;2024年开展专项执法检查460次,检查养殖(苗种)场1145家次,持续打击水产养殖用药违法违规行为。
从东山岛的鲍鱼养殖到诏安湾的深海网箱,漳州正以“蓝色动能”书写“大食物观”新篇章。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深耕蔚蓝壮大海洋经济,创新挖掘漳州渔业“潜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海渔优质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