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习中医中药,自然就学会了中文。”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阿米尔·胡曼·卡齐米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在他看来,许多西医难以医治的慢性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达到了良好疗效,他点赞中医药文化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带来多元方案。
10月18日上午,以“海丝传韵,漳药流芳”为主题的第二届海丝中医药文化论坛在漳州举行,来自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专家学者、海内外中医药领域同仁以及医药企业家相聚一堂,共话中医药发展新机遇,共探产业融合新路径。
漳州是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传统医药强市,名医辈出、名药荟萃。其山海交融、气候宜人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铁皮石斛、金线莲等诸多品类丰富、疗效神奇的中草药资源。拥有500年辉煌历史的国家中药“片仔癀”,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符号”。
近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深入实施“圆山计划”,围绕“名医入漳”“名院驻漳”“名药兴漳”“名企进漳”“名品聚漳”五大工程,全力打造中国中医医养目的地。当前,漳州在全国中医药领域的名气越来越响,目前已设立174家名医工作室、141家名医馆,400多位名医定期入漳坐诊,“看中医到漳州”的品牌越擦越亮。
会上发布了中国中医科学院2025年中医药科技成果、片仔癀科研与创新成果、漳州市圆山中医药产业研究院成果;揭牌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成果转化(漳州)中心、漳州圆山医院、漳州市再生医学转化研究院,3个平台将分别从成果转化、医疗服务及前沿研究发力。
“此次选择到漳州发布的3项中医药科技成果,均为具有明确功效的中医药相关产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主任王斌说,漳州中医药资源丰富,未来将把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漳州大健康产业联系,同时深度挖掘漳州本地企业需求,匹配中医药科研方向,做到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的双向奔赴。
现场,漳州市政府与长春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批大健康产业项目、圆山大健康基金项目及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现场签约项目47个,总金额154.47亿元,其中,县(区)医药健康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61.55亿元;基金设立及基金招引项目22个,总金额92.92亿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个。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密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漳州中医药更好“入岛出海”,造福世界人民。
“漳州‘圆山计划’探索海峡两岸医药健康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将为两岸中医药文化交流与创新注入强劲动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说。(杜正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