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3月2日讯 漳州已出台《漳州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操作规程》,规定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案件标的额在11697元以下的8类民事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昨日上午,芗城法院召开小额诉讼新闻发布会,透露这一消息。
2011年年底,芗城法院便试水小额诉讼程序,去年6月15日成立全省首个小额案件审判庭,积极探索便民快捷的小额诉讼操作模式。芗城法院院长吴炎成介绍,自今年1月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芗城法院的小额案件审判庭已受理办结案件374件,其中判决仅1件,调解撤诉率高达99.7%,平均审理期限只有10天,比同期简易程序审限缩短20天。
芗城法院小额案件审判庭庭长黄东标称,小额诉讼程序一审终审,除比简易程序节省一个审级外,还有三快:一是立案快,小额诉讼案件要求在3日内立案,而一般案件是7日;二是审理快,小额诉讼案件原则上在一个月内结案,且原则上一次开庭,当庭宣判,当庭送达法律文书,而现行的简易程序案件是三个月内;三是执行快,试点期间小额速裁案件当庭履行率达40.7%,未自动履行的案件,法院也会穷尽措施快速执行。
此外,小额诉讼程序上更灵活,在传唤当事人、证人方面,法院可以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简便方式,庭审可不区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阶段,而一般简易程序要用传票传唤当事人,案情复杂的还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
小额诉讼程序给百姓带来什么利好,可以听听江西人黄明华的经历。2010年8月,黄明华向林某承接芗城天宝镇珠里村道片石工程,被林某拖欠工程款4500元。多次催讨未果后,今年1月10日,他向芗城法院提起诉讼,不想第二天就接到电话说开庭。开庭不到半小时,林某就当庭支付1500元,并表态余款于2月5日支付。事后,黄明华也顺利拿到全部余款。
政策解读
No.1
哪些案件适用?
黄东标介绍,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案件标的额在11697元以下的民事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具体则分为8类案件16种案由的单一金钱给付案件:1.买卖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租赁合同纠纷和服务合同纠纷案件;2.身份关系清楚,仅在给付的数额、时间上存在争议的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纠纷案件;3.责任明确,原告主张的损失金额确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和其他人身损害责任纠纷案件;4.供用水、电、气、热力合同纠纷案件;5.银行卡纠纷案件;6.劳动关系清楚,仅在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等案件的给付数额和给付时间上存在争议的劳动合同纠纷案件;7.劳务关系清楚,仅在劳务报酬的给付数额和给付时间上存在争议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件;8.其他金钱给付纠纷。
No.2
哪种案件不适用?
9种情形排除适用小额诉讼:1.涉及人身关系争议、财产确权争议的案件;2.追加当事人或者提起反诉的案件;3.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需要公告送达的案件;4.涉外、涉港澳台的案件;5.需要评估、鉴定的或者诉前虽进行过评估鉴定但对方有异议的案件;6.集团诉讼或涉及众多当事人权益的案件;7.辖区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8.矛盾有可能激化的案件;9.其他不宜适用小额诉讼审理的一审民事案件。
黄东标称,当事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变更诉讼请求,变更后的标的额超过小额诉讼案件金额标准的;当事人变更后的诉讼请求中增加非金钱给付类请求的,在小额诉讼程序日常操作中,也不适用小额诉讼程序。
No.3
案件标的额会变吗?
黄东标称,根据福建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度我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8989元,在2012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额公布前,漳州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及人民法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标的金额,确定为11697元以下(约38989元的三分之一)。2012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额公布后,按2012年标准计算,之后的标准依照上述办法类推。
No.4
是否有司法救济途径?
黄东标称,当事人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小额诉讼判决、裁定、调解书认为有错误的,如发现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等情况,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的有关规定,向原审法院或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目前,芗城法院还未发生一例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后申请再审的。
No.5
自行起诉有啥便民服务?
小额案件标的额低,为了便于当事人自行起诉,法院是否可以在立案庭提供表格化起诉状,引导小额案件原告人填写表格,省去请律师费?芗城法院副院长陈成刚认为此法可行,法院会考虑延伸这块便民服务。立案庭庭长林飞明称,市民还可以口头提起诉讼,《漳州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操作规程》就明文规定,原告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审判人员记入笔录且由原告签字确认,并告知对方当事人。漳州师范学院法学教授蓝潮永介绍,国外甚至出台相关规定,限制律师接手小额诉讼案件,很多都是当事人自行打官司。(N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曾炳光 戴江海 通讯员 彭满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