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寺庙后土地整理中挖土两三米“巨龟”探出头(图)

    这赑屃的雕刻尚未完成,但个头实在不小

这赑屃的雕刻尚未完成,但个头实在不小

  闽南网7月12日讯 整理寺庙后面的土地时,两三米深的土层中突然出现一个巨型龟头,再往下挖,龟背、龟身逐渐现形。可不得了,4个人手拉手还不能环抱。郭老先生量了下,这“巨龟”长3米、宽1.5米、高1.5米。“我们大体扫了扫,发现它的眼睛、嘴巴和身上的花纹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这“巨龟”其实叫赑屃(bìxì),是龙生第六子,昨日上午,云霄县渡头村的寺庙——渡头岩施工改建把它给挖出来时,一大群人都围上来看,可好奇了。

  渡头岩寺庙的负责人郭老先生说,据记载,渡头岩是明朝时期建造的,至今已经500多年了,是当地大户吴永绥出资建造的,当时他儿子吴元在这庙里读书,高中进士,官至户部尚书。但这“巨龟”是不是当时建造的,就不得而知了。

  云霄县博物馆馆长汤毓贤介绍,赑屃一般都是背上驮一块石碑置寺庙前。这“巨龟”尚未雕刻完成,可能是废弃不用而掩埋的。

  闽师大民俗专家段凌平教授介绍,赑屃好负重,力大无穷,现在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但封建王朝,官方建造的寺庙才允许设置赑屃,民间的寺庙是不能配备的。

相关链接

  赑屃又名龟趺(fū)、霸下,传说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大禹治水时,它被大禹收服,推山挖沟,疏遍河道。治水后,大禹担心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刻上霸下的治水功绩,叫赑屃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赑屃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赑屃有牙齿,而龟却没有,二者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本网记者 陈群 通讯员 方章雄 文/图)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向海图强 诏安海洋牧场“耕”出乡村振兴新
  • 古雷港区年度“吨位王”顺畅通关
  • 2025年漳州市“金秋助学”善款发放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致敬医师节
    致敬医师节
    (视频)晋江深沪开渔
    (视频)晋江深沪开渔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周祖翼率福建省代表团访问香港 福建省早稻单产蝉联全国第一 前7个月福建省审批用地面积5.76万亩 向海图强 诏安海洋牧场“耕”出乡村振兴 福建省首条直航南太平洋岛国航线开通 1—7月福建省继电器出口领跑全国 福建“智”造吸睛又吸金 “村BA”何以火爆?且看东山“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