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2月19日讯 冷风飕飕地吹,保暖产品想不火都难。特别是骑车出行的人,恨不得把自己塞进风挡里,只露出眼睛就行。
漳州胜利西路上,用风挡和反穿衣的人还真不少,看起来的确挺暖和,可这笨重的样子……海都邦邦不禁要问,这是否安全呢?
揣着好奇心,海都邦邦也体验了一把,发现在急刹车和转弯时,还要靠脚来辅助减速并保持重心,瞬间觉得自己不灵活了。
漳州交警说,用风挡或反穿衣的行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175医院沈医生也称,市面上的御寒工具都是哗众取宠的饰品,骑车最重要的是关节保暖,特别是手关节。
骑电动车用风挡或反穿衣服危险 医生称关节保暖最重要
见过裹得严实的,没见过这么严实的
现象
骑手们的御寒产品,五花八门!
前天,漳州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信号,昨天市区最低气温仅7℃,大家不约而同地往身上加衣服,而骑车出行的人们,更是全副武装。
比如,海都邦邦在胜利西路上看到的一位女士,戴着帽子和棉手套,上身反穿羽绒服,膝盖上是厚厚的风挡,看上去很臃肿,很不灵活,可就是这样,她还一边骑电动车,一边用左手摁手机。
仔细一看,这街上的骑手御寒方式可真是五花八门啊,戴手套和口罩,那都是最普通的,有的裹得像颗粽子,只露出眼睛。
这一幕,勾起了海都邦邦的疑问,这些保暖产品,会不会影响行车安全?海都邦邦决定对此做一番调查。
调查
一半以上骑手用风挡,女性占八成
昨天中午12点的下班高峰期,海都邦邦来到胜利路与延安北路交叉的十字路口。短短半小时,途经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有四五百辆。
从装备上看,自行车手们的装备相对较少,只是简单的手套,而电动车、摩托车手们,装备应有尽有。其中风挡居多,一半以上的电动车、摩托车骑手,都选择了风挡。反穿衣服的相对较少,大约一分钟会出现一位。从性别上看,用风挡的女性占八成,反穿衣的全部为女性。从年龄上看,中青年用风挡占七成。
海都邦邦随机采访了选用连体风挡的蓝女士,她说,这样既不怕风,又很方便。反穿衣的颜小姐称,反穿外套比正穿能挡更多的风。至于这样用风挡和反穿衣安全与否,他们表示没太大感觉,也没注意。
风挡到底有多火?海都邦邦走访夜市发现,一些原本只卖衣服、饰品的摊贩,也“与时俱进”地卖起了风挡,五六分钟里,已有三四位女性前往挑选。一位摊主告诉海都邦邦,他是这两天才开始卖风挡的,生意不错,一晚上卖十几二十件不是问题。
体验
转弯急刹时,明显感觉手臂受牵制
风挡真这么好用?昨天下午,海都邦邦上班时,也试着用风挡和反穿衣的方式出行。
穿上连体式风挡,海都邦邦试图急刹车或转弯时,明显感到手臂的伸张受到牵制,整个手臂尤其是手肘处在用力时,会遇到阻碍,为了安全,还要用脚点地的方式来放慢车速,控制车身,瞬间觉得自己不灵活了。
随后海都邦邦又换成反穿外套。当要回头看是否有来车时,外套容易从肩膀处滑落,即使不滑落,也容易被外套挡住视线。且这两种方式在停车时,膝盖处很容易被绊住。如果摔倒,很难第一时间撑地保持重心平稳。
另外,海都邦邦还发现,风挡和反穿衣服未必就能严密地挡风,风吹动时,衣服和风挡也会随风而动,风虽不会从正面袭来,但会从侧面“鱼贯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