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总局旧址门上木雕被破坏盗走
门是木门墙还洞开 防盗基本靠狗
据多名郭氏后人介绍,天一总局旧址,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此后多年间,周边民居开始蚕食“领地”,早前的后花园和围墙,基本消失殆尽。
海都记者走访还发现,旧址外墙的灰雕,不敌风吹雨打,纷纷掉落,漫漶(huàn)不清。内外门窗、玻璃,也都多有损坏。
现有3处建筑,除北楼已安装上铁门外,其他2处建筑的各出入口,都还是木门,锁头锈迹斑斑。祖厝大埕外,围墙还被推倒了一段,门户洞开。
如今,住在天一总局旧址内的,仍有7户人家,他们都是郭有品的后人。天一总局屡屡失窃,郭氏后人怎么防范?对于这个问题,郭家多名后人都表示,他们很着急,但也是没有办法。郭佳鹏说,围墙不是被蚕食就是被推倒,第一关防盗失效了;而现有的木门和锁头,对付小偷也显得无力。
郭家后人养了两只土狗看家护院。
多位郭氏后人说,如今天一总局没有安装监控,没有专人管理,没人在家时,防盗真是个大问题。
发现小偷混进参观 故不让外人探访
海都记者进入北楼,遭到一名老妇强烈反对,她甚至不让记者拍下失窃部位的照片。
对此,郭佳鹏表示歉意,但也说出了不少苦衷。他说,天一总局成为国宝后,不少文史专家、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纷纷前来考察、观看。这对于住在里边的人家来说,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生活受到了干扰。有人来参观,我们也得抽时间带路,这点很不方便。更重要的是,文物被惦记上了,可不是什么好事。”郭佳鹏说,他们发现,一些小偷也混了进来,先踩点后行窃。一些小偷甚至从网络上发布的照片,找上门来干坏事。
漳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林南中建议,大家前去参观考察,最好要先跟郭家后人预约一下,不要贸然前去,以免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