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坂古城土墙
明朝以来,东南沿海饱受倭寇侵袭,平和五寨乡至今保留一座明代抗倭古城——前坂古城,成为当年历史的见证。“我们这前坂古城就是当年为抗倭而修建的一座城堡,当年为抗倭发挥了大作用。”古城老人李主义介绍说。
8月19日,记者在当地李主义和李振兴老人的指引下,顺着古城走一圈,当年的古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还在,只是都残损不堪,南门和东门仅剩门柱,四周城墙坍塌殆尽,只剩“空门”;西门和北门相对完整,门柱还安在墙体上,只是这四座门间没有一扇门。“原来这每一座门都分内、中、外四重门,外门盯铁皮,非常牢固,现在这些门板都毁了,很可惜。”李振兴一脸惋惜地说。
李振兴(左)和李主义介绍平和五寨前坂古城南门历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前坂古城呈椭圆形,南北门宽350米,东西门相距500米,城内面积17000多平方米。据李姓族谱记载,平和五寨前岭村的李姓始祖叫李元善,由于倭寇入侵,从仙游县迁徙至平和,至明万历年间,这支李姓族人已有相当规模。“族谱记载,我们这城内出了一个叫李彦能的能人,他在万历年间在京城任专门负责设计建设的职位。”
据《平和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八年倭寇数千人从潮州侵入闽南,窜扰诏安、平和、南靖等县。八月入侵平和东部,知县姜遂初率领官兵,组织群众共同抗击,倭寇只得转往他处。翌年二月,又卷土重来,在县东南部流窜,焚烧劫掠。到四月,竟在大峰山(今灵通山)扎下营寨。嘉靖四十三年,倭寇再次侵入汤坑、山格等处。倭患侵袭也严重威胁到平和五寨这支李氏族人的安全。“李彦能在娘舅的支持下,李彦能率族人在前坂建造城池,经过多年的努力,耗资巨大,最终建成。”李主义说,当年古城刚建成时,便有一股三百多人的倭寇从西门方向入侵,族人闭门与战,就在这西门外,狠狠地打了一仗,最终寇走云霄。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残留城墙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枪眼,城内至今留下三口大池塘,还有大埕4000多平方米可供操练。据说,南门一带是当年最繁华地方,也是附近百姓贸易的集市,这里的城墙也建得最牢固,墙体最厚地方达2.3米以上,至今保留的一段城墙的外墙还加砌一面石头墙,可见当年这里是重点防护地段。更令人叹服的是,当年在整座城外还挖有河沟,深沟城堡共同构成当年防倭的见证。古城建成后,饱经沧桑的李氏族人得以生息繁衍,城内屋瓦连片,大厝林立,城中还建有一座四方土楼——纯洁楼,仅此楼内就居住100多人。
“因为有这座城,我们李姓族人得以发展,城内最兴旺时,有男丁900人。不光抗倭,这座城在革命战争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李主义说介绍说,1932年,红三团总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李克己率领的当地赤卫队在古城成功地抵御400多名国民党部队的进攻。“只可惜没有及时保护,损毁严重,这座600多年的明代古城就快要消失了。”李主义伤感地说。
这座原本有1500米长的城堡外墙,如今仅剩不到400米墙体,沿城墙所建的老房子都是危房。李主义和李振兴老人希望李氏族人和相关部门能早日行动起来,保存这段历史——“希望这里能成为一座有实物的历史遗迹,也希望这里能成为一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讯员 黄水成 叶庚成 赖思臻 东南网记者 卢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