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青花瓷 多产自这里
漳州平和古窑,上世纪90年代被证实是欧洲“克拉克瓷”与日本“交趾瓷”的产地
平和南胜窑址,如今长满杂草,难见当年盛况
探访闽南文化的精神力量
闽南网4月8日讯 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拦截了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产地,这些瓷器最后被欧洲人命名为“克拉克瓷”。
直至上世纪90年代,在对漳州平和古窑址的调查发掘中,找到了烧造“克拉克瓷”的窑址,还发现了销往日本等国的瓷器实物标本,这才找到这些瓷器的真正产地。
重回古窑址
土面可见碎瓷片
平和在漳州西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历次文物普查,发现了多处古窑址,大多集中在县东南部的南胜、五寨境内。
南胜花仔楼窑址位于花仔楼村东北约1.5公里的窑仔山上,隐藏在山腰一片蜜柚林里。据平和博物馆杨馆长介绍,上世纪90年代文物专家挖掘后,进行了回埋。尽管经过回埋,但是在窑址土面上还是有很多瓷器碎片,碎片上带有“克拉克瓷”独特的青花纹,较为写意、粗犷,胎色主要呈灰白色。
在漳州百余处明末清初窑址中,田坑窑是专门烧造精致的素三彩瓷器的窑址。从上世纪90年代出土的瓷器看,作为素三彩半成品的素烧瓷占整个出土瓷器的85%以上。但如今田坑窑遗址被洪水冲毁了一部分,已经很难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