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滇缅公路现在叫漾梅公路。
在一个叫梅花铺的地方,滇缅路与320国道汇合。
沿320国道往前6.6公里,是永平县城。
早些年,每次出门都得认真研究地图,如今,有些车上装备着导航,真是便利许多。事实上,即使在大城市里,由于道路越修越多,即便是当地人,也不见得对家门口的每条路都能做到了如指掌。所以,汽车上配备导航仪,是非常实用的东西,起码不用分心看路,对于安全极为有利。我觉得,以后导航仪应该作为汽车的标准配置。不过眼下,导航仪还是部分汽车上的配备,有些车上,装没装导航,价格相差极多。
抵达永平县城路口时,320国道往左去,直行进入县城,才是滇缅公路。
永平县城不大,几分钟便穿越过去。
从永平县到大栗树村
从永平县出来,开始是峡谷,然后开始爬山。26公里之后,来到一个垭口,这段路的公里数与曾教授的记录完全一致。不同的是,曾教授说永平县城以北全是不毛之地,满目荒凉,现而今树木多了些,村庄也多了不少。但开始爬山以后,村庄便消失了。
远远看到一个垭口,那便是永平县与云龙县的分界:麦庄垭口。
这座山叫杨梅坡,上午离开漾濞县城爬的山是杨梅岭,地名如此相近。垭口处是永平县与云龙县的分界,叫麦庄垭口,海拔2290米,曾教授在1941年的记录是2485米。这一路上,我用的是GPS的海拔显示,不知道74年前的曾教授是如何测量海拔的。不过,1941年3月,曾教授完成滇缅路旅行之后,在当年的七八月,带着西南联大的学生们,从昆明出发,徒步前往西昌探险。在当时的记录里,提到他们携带的是1米多高的水银气压表。
站在垭口往西看,山谷深处便是沘江,此处距离澜沧江已经不远了。
这座山的植被不错,走到一半时,有个很小的路口,牌子显示,往里去10多公里,是茶厂,还有炮兵阵地遗址。这炮兵阵地显然是抗战时期的,因为前面就该是澜沧江了,而那江上的昌淦桥,是日军重点空袭目标,周围山上有我军的防空阵地,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段路虽然窄,但路面平整。
周围山坡上,时常可见村庄。
山坡上树木还算茂密,但大树并不多。
下山的路是上山的路一样,虽然弯道众多,但由于很少遇到对面来车,还算好走。13公里,到大栗树村。此时可以看到山谷里有条河,它是澜沧江的支流:沘江。在曾教授的《缅边日记》中记载,从垭口算起,往下走22公里,是功果桥。眼下我已经走了13公里,也就是说,此地距离功果桥只有9公里了。但是,我必须暂时离开滇缅公路,往北走一趟。因为,功果桥已经不在它原有的位置上,而在北边的宝丰乡。
下到较低处时,看到了澜沧江的支流:沘江。
13公里之后,来到大栗树村。
村子里有个丁字路口,滇缅公路是左转,右转是去云龙县城。
从大栗树村到宝丰乡
从大栗树村往北,是个下坡,下到距离江边没多远时,出现一条沿江公路,北行30.5公里,是宝丰乡。这一段路虽然是县道,但宽度还可以,除了个别地段有坎坷,多数路段不错。最重要的是,这段路始终沿着沘江,弯弯曲曲,在好几个弯道处,江水与山峦,交织出美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