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9月30日电 25日,江西南昌一名初中女生被其他女生殴打,短短99秒钟内被连扇了30多记耳光。这段视频在网上传开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本该是纯真善良的青少年为何变得如此暴戾?令人惊愕的校园暴力事件何时才能休止?专家认为,治理校园暴力是个系统性工程,只有切断“暴力链条”,才能筑起青少年安全的内外防线。
99秒被扇30多记耳光 孩子:再不敢上学
近日,江西南昌一名初中女生被其他女生殴打的视频在网上传开。短短99秒钟的视频里,这名年约十三四岁的女孩被同学连扇30多记耳光,肚子和腹部被重踹,头发被大力撕扯。视频中,被打女孩不时有擦鼻血的动作,打人者边打边不停地辱骂,周边还有其他女孩对被打女孩的指责声。
记者了解到,打人事件发生在9月25日下午放学时间,学校及学生家长当天已报案,当地派出所介入调查。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视频中被打女孩是南昌市象湖实验学校的一名初二女生,事发地点为学校附近的一处农民公寓楼顶,视频中打人者和拍摄者均为校外人员,也都是未成年人。南昌市象湖实验学校综治办主任顾玲明说,除了视频中的被打女生外,还有一名在校学生被打,旁边还有数名年纪相仿的女生围观,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3个小时。
目前,警方初步认定视频中打人者的犯罪事实,打人者因涉嫌抢劫被刑事拘留;另有一名涉案人员未归案。目前,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记者在医院里见到了视频中被打的13岁女生小文(化名),她被诊断为“多处软组织挫伤”。“看到视频我好气愤啊,我把女儿养到这么大,从来没舍得打过一巴掌,被打成这样我好难过。”守在一旁的女孩父亲李方(化名)说,孩子的皮肉之伤虽然可以好,但心灵创伤是短时间内难以修复的。“女儿流着眼泪对我说"我不敢去上学了,好可怕"。”
对于此事,南昌市象湖实验学校校长周斌表示很震惊,“我在学校七八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么恶劣的事件。平时学校管理严格,严禁校外人士随意进校。”他说,学校已安排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对被打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南昌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公安部门加大排查力度,消除校园周边安全隐患。
校园暴力呈现新趋势 暴力链条是怎么形成的?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事件频频发生。据媒体报道,最近3个月,全国各地就发生了多起校园暴力事件:浙江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一名15岁的新生在回家路上遭多人殴打猥亵;安徽省合肥第28中男生将酒精泼在了一名女生头颈处,并用打火机点燃将其烧伤……
据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公布的67起校园典型案例显示,其中故意伤害成为主要类型。被告人平均年龄在15岁到17岁之间,被害人平均年龄在14岁至16岁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暴力事件不仅对受害人进行身体伤害,还将暴力视频传到网络上,对受害人造成二次精神伤害。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多发于女生之间等成为校园暴力新趋势。
专家认为,校园暴力并非真空中的产物,“暴力链条”的形成有迹可循,主要受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值得社会各界重视:
——暴力文化的缩影
“孩子不是生长在真空环境中,校园暴力是社会暴力文化的缩影。如果孩子身边充斥着暴力文化的影视作品、书籍、报刊及游戏等,他们难以独善其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分析认为,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家长如果对孩子实施家暴,会让孩子认为暴力能解决问题,也这么对待他人。
——青春期心理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协会名誉会长顾明远说,青少年的自我认识、人格均处于成长期,其行为模式多来自于效仿,自我辨别和约束能力较弱。当今,一些社会戾气、成人施暴行为,随着网络传播后更易被未成年人效仿。
——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教育人士指出,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也反映出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法制教育缺位的问题。
——德育重视程度不足
与此同时,许多学校和家长“唯分数论”,忽视了孩子的德育。家长忙于工作和生计,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孩子压力大却不懂通过正常渠道排解;孩子被过分溺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意识。
切断“暴力链条” 筑起青少年安全的内外防线
专家认为,校园暴力的治理是个系统性的工程。对于校园暴力的治理,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放在全社会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切断“暴力链条”,筑起青少年安全的内外防线。
周孝正认为,在家长和学校方面,要引导孩子不崇拜暴力文化。帮助孩子远离那些充斥着暴力文化的影视作品、书籍、报刊及游戏等,不给暴力文化以存留在孩子心里的空间。坚决反家暴,加强对受害人的保护。家长和老师平时应多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也非常重要。顾明远建议整合司法机关、社区、学校的法制教育,多用鲜活案例、互动式教学宣传法制,让未成年人既知法守法,也会用法保护自己。
一些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学校在为学生构建一道安全墙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在学生心中构筑起内在防线,危险袭来时学生能够有警觉和防范意识,并且能够懂得紧急情况下如何使自己受到的伤害最小。
顾明远认为,杜绝青少年暴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力度。净化社会风气,弘扬道德正能量,给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导向。(“中国网事”记者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