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月29日讯(闽南网记者 李昌乾 文/图)告别“十三五”收官之年,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今天上午,中共长泰县委、长泰县人民政府在该县“两会”闭幕后,召开主题为“回顾十三五成就 展望十四五规划”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回顾过去五年成就,“晒”出了成绩单,并擘画未来五年发展新蓝图。
同时,发布会邀请了长泰县有关领导以及该县发改局、工信局、交通局以及农业农村局等局“一把手”回答记者提问,并解读、介绍了有关情况。涉及住建规划、项目建设、制造业、交通以及乡村振兴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闻发布会从出席人员、出席单位可以看出规格颇高,在长泰县尚属首次。为此,这场新闻发布会也格外受到外界关注,吸引了央级、省级驻漳以及市、县级等多家媒体代表参加。
实现“十佳县”到“十强县”的跨越
在“十三五”期间,长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多领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过去五年里,长泰人民的“获得感”透过几组数据,可以看出该县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三五”以来,长泰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大关,人均GDP达到2.2万美元,进入全省县域前十名,五年内三次入选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实现从“十佳县”到“十强县”的跨越。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实施县级以上重点项目477个,完成投资922亿元;批办内资项目225个,总投资202亿元;引办外资项目41个,实际利用外资27.7亿元。宏发电声、松霖智能家居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在实体经济上,该县进一步壮大。规模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保利、建发、碧桂园等一批品牌项目进驻长泰,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43家。
同时,城乡一体上进一步提速。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建成投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8%,长泰县城建成区扩大到9.6平方公里,美丽乡村标准化经验在全国推广,获评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
此外,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长泰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累计投资49亿元,建成12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批教育、卫生、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成投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分别增长1.6倍和1.8倍,超额完成全面小康目标。
聚焦六方面建设新时代富美新长泰
擘画“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发布会介绍了长泰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该县将聚焦“三大定位”、实体经济、城市发展、改革创新、“三农”问题、民生短板等六个方面,加快建设新时代富美新长泰。
据介绍,长泰县围绕建设“九龙江北岸新城区、厦漳协同发展先行区、生态绿色产业引领区”的三大发展定位,抓工业强实体、抓项目扩投资、抓改革增动力、抓城乡促协调、抓生态优环境、抓民生补短板,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到2035年,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基本实现,富美新长泰基本建成。坚持不懈“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做大做强光电照明、建材家居、电子信息、文旅用品四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5年规模工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全力打造闽西南先进制造业基地。
同时,把握漳州新城规划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主动从城市发展规划、交通互联互通、市政设施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深度融入漳州市中心城区发展布局,实施“一核三区”城镇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城市发展“南进、东扩、西联”,构建“一江两岸多组团”城市发展新格局。
坚持创新、开放的发展理念,不断破除体制机制桎梏,充分释放创新发展活力。全面实施“五大振兴”,努力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落实乡村振兴“一镇一计划”“一村一方案”,每年打造一批示范镇、示范村,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此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实施“四大群体”增收计划,加快推进文体中心二期、长泰县医院新建工程等一批民生补短板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优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公共文化等供给水平,不断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全力破解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全县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力争到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新增学位1.4万个,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5.2张,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