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兴船厂内,郑水土(右)正在钉造龙舟。
木制船的新市场
更让郑水土着急的是,宗兴船厂或将面临被拆迁的命运。“如果连这个老作坊都拆了,又没有别的去处,这门老手艺危矣。”郑水土说,如今,经常有三五成群的游客,前来观摩木船的制造工艺。在他看来,老船厂不仅是他谋生的地方,更是海船文化的承载地。
百年老店是否真的难逃拆迁命运?宗兴船厂所在的龙海市海澄镇党委书记陈双全的回应是:能保则保,并尽可能对其进行动态保护。“未来,我们拟在月港之畔建立一个博物馆,以弘扬古月港文化,融入诸多海丝元素,老船厂是其中不可或缺的。”
郑水土似乎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但林瑞红认为,要让古法造船重新起航,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市场空间有限、经营效益低下的问题。对此,林瑞红给出了思路:一方面,继续主打龙舟市场;另一方面,延伸古法造船的产业链条,开发一系列延伸产品。“文创类的工艺品是利润增长点,既可以是精致的帆船模型,也可以是与海船文化有关的元素,比如锚等,甚至可以生产与海丝文化有关的文化衫等延伸品。”林瑞红说。
事实上,吴福宁已经感受到了其中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从中尝到甜头。如今,他白天造龙舟,晚上做帆船模型,且持币待购者众多。单靠他一个人纯手工制作,每年销售量便多达200多艘。下一步,吴福宁打算购进一批专业设备,进行批量化生产,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让产品更为精致。
除了实现文化产业化,林瑞红认为,政府部门还应在弘扬古法造船文化上有所作为。“当地政府可以尝试建造一艘1∶1大小的传统木制大帆船,让其矗立在月港之畔,今后游客来到老船厂,不仅可以体验远洋大帆船的魅力,还能够现场观看老手艺造船表演,更能采购到帆船模型以作收藏。”他说。(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黄国轩 郑智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