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月12日讯(闽南网记者 张韩丰 李昌乾 图片由郑玉玲提供)漳州疍民在九龙江流域的繁衍生息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疍民终年食住于船,具有不同于陆地居民的独特的民俗文化。为此,在此次两会上,漳州市政协委员郑玉玲提出提案,建议推进漳州九龙江疍民文化传承,打造漳州文化名片。
2020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以下简称“送王船”),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漳州九龙江芗城水居社进发宫就是此次申遗的14个代表性传习点之一,是本次申请世界非遗的重要支撑和亮点。
疍民进发宫信俗牵动影响了九龙江流域的芗城区、龙海市、南靖县、平和县、华安县、长泰县等区域疍民,自古以来其独特的九龙江疍民习俗(生产生活、水上送王船、三坛鼓科仪、造船技艺等)在民间繁衍传承着。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2019年2月漳州芗城进发宫“疍民习俗”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20年12月17日被打包成为中马项目的申遗支撑内容,成功列入世界非遗点。在此之前,2020年12月2日漳州市政府出台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漳州市建设提升方案,正式把疍民习俗列为保护区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梳理漳州九龙江疍民历史,漳州的连家船在数量和底蕴胜于厦门市,历史更悠久,而厦门市率先将“厦港疍民习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九龙江流域的疍民习俗作为申遗特色点,更有理由将这一传承数百年的文化遗产加以规划与拓展。
对此,市政协委员郑玉玲提出建议,尽快推进落实“九龙江南门溪文化园”建设,恢复漳州疍民文化景观。目前市政府已把“九龙江南门溪文化园”纳入《规划》,即以保护九龙江进发宫为代表的疍民生活、生产及水上送王船信俗传承为主题,支持九龙江进发宫修缮庙船及停靠码头设施,将中山桥及江滨公园临近进发宫庙船烧灰巷码头一侧升级改造为“九龙江南门溪文化园”。
借助世遗平台及海内外专家力量,相关部门统筹推进国家级非遗,取得文旅部的项目支持。郑玉玲认为,有计划组织开展漳州市域沿海及内河(九龙江江滨南溪、北溪、西溪及漳江、东溪等)流域的疍民普查,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保护九龙江流域疍民生态系统与信俗文化传承等专题研究,邀请文旅部主管人员及海内外专家学者举办高规格的专题学术研讨,现场调研,形成建设性的科学决策,为市政府推进规划实施提供智库支撑。与此同时,请进文旅部主管人员了解漳州疍民的文化价值和实际情况,早日实现国家级非遗项目,并申请国家级非遗传统文化的项目立项,取得国家层面的政策与经费支持。此外,创新联动机制、确立压紧主体责任,推进漳州疍民文化保护区域再行动。有效整合资源,深化海丝合作,科学开发具有九龙江流域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
疍民习俗活动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其承载的观察气象、潮汐、洋流等水上知识和航海技术,是疍民长期水上劳作智慧的结晶。郑玉玲认为,保护发展疍民文化正是契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理念。建议漳州市运用有机更新和古迹活化方法,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统筹协调机制,组织专家科学论证决策,科学植入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组构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水陆一体”旅游空间,充分挖掘保护古人遗存的疍民活态文化,基于生态理念共筑“生态漳州、花样漳州”,使漳州古城更具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古城文化旅游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