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新行街风华经流年 寻迹古街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2011-08-04 04:04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番仔楼

这座3层结构、500多平方米面积的西洋建筑,独具异国风情,也见证了漳州革命大事

  据漳州市志记载,清康熙乙亥三十四年(1695年),福建陆路提督蓝理,眷念年轻流浪时与柯彩等五人结义,寄居浦头大庙,常得到浦头人的周济,发迹后募集巧匠民工,筹资修建浦头大庙,并将庙所在的这条乡间小道拓宽为平坦笔直、十米宽、百米长车马可通行的街道,这条街的上段即为今天市区的新行街。新行街东西走向,长约三百米,至114号对面的邦桥仔通道终。为何会取名“新行”,目前已无从考证。

  从漳州市区新华东路拐入新行街,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番仔楼”。它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当时旅居印尼苏门答腊的华侨陈顺筹返乡而建(近于西班牙,漳州人把“洋”称“番仔”,故“洋楼”就俗称“番仔楼”。)。该楼为三层结构,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主楼地板砖均为从南洋运回的花砖,至今完好无损。主楼四周有400多平方米的花园,筑有花台、水池,栽花植树。

  在这独具异国风情的番仔楼里,也曾发生过一起见证漳州革命的大事。民国37年7月,中共闽中地下党员陈列接受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任务,到漳州组织中共漳州工委会,陈列抵漳后,在这里举行成立大会。而今,这座番仔楼也成为中共漳州工委旧址。

竹竿厝

  其中最著名的为施厝,进深67米,施氏家族的轶事,无不让后人景仰

  新行街上,沿街两排老式平房,窄而细长,肩并肩紧挨,整个建筑看起来瘦长多节,仿佛一根根竹竿,漳州人称之为“竹竿厝”。这里,最著名的竹竿厝要数施厝。

  施厝建筑群进深67米,由西至东,从78号至112号,并行排列着六组结构相似却又相对独立的民居,坐南朝北,面阔共69米,住的人家都属同一个宗族。他们的祖先河南籍校尉施光缵,于669年跟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建漳。从此,施家人在漳州繁衍生息。施氏的发达,是从十世祖施开先以后开始的。施开先的三个儿子调培、调赓、铭亭,读书博取功名,其中次子调赓1883年进士及第,入翰林院。之后,施氏诗书传家,人才济济,社会地位大大提高。1904年,大清王朝在漳州府举行的最后一次科考中,录取秀才32人,其中4人是施家子弟。

  新行街102号,施家老宅。这座施家老宅建于清道光年间,为新行街古建筑之一,2003年挂牌为漳州市文物点,而中堂已辟为“施光缵纪念堂”。
现年83岁的施正渊老人,就是在这间老宅出生,并度过了儿时、青年的时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搬出老宅,住到单位宿舍。“新行街的施家,是个大家族,据去年公安部门的户籍调查,从新行街走出的施姓子孙有900多人。102号老宅里出了3位名人:爱国志士施荫棠、开辟闽南公路的先驱施大鎏以及画家施香沱,92号施家老宅则出了翰林院庶吉士施调赓”。施荫棠正是施正渊的祖父。施正渊虽已年迈,但从地方志办公室退休后,还一直致力于修补家族族谱。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漳州台商区党工委一季度工作会暨九龙江流域
  • 兴业银行漳州分行开展“书香润童心 兴业伴
  • 工商银行漳州分行营业部成功为听障客户追回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徐冬冬晒真实肚子 展示健康美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指 石狮市委一季度工作会议召开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指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 周杰伦晒母子自拍 透露妈妈几乎每场演唱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石狮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