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英扶着婆婆在家中走动
闽南网7月11日讯 她今年63岁了,照理说,到了享清福、让儿孙尽孝的年纪。但她却依然在行孝,几十年如一日,侍奉着102岁的婆婆。
她是漳浦赤湖保安村人陈美英,在花甲之年,每天走6公里路,只为给婆婆送一日三餐。3年前的一次台风天,她在送餐途中摔倒入院,康复后,又把这条路继续走了下去。
有人劝她,“你现在年纪也大了,家里经济也好了,可以请个人来帮忙照顾老人家”。但她总是说,父母是自己的,现在自己还有能力,怎么可以假手于人?
如今,102岁的婆婆身体还挺好。陈美英说,老人健康,就是她最大的福气。
清晨起床头件事琢磨给婆婆做早饭
“婆婆岁数大了,硬的东西、一些肉类咬不动,比较喜欢吃青菜,现在只会吃稀饭。”陈美英守在灶台旁,一边留意着火候,一边把菜和肉切细、剁碎。每天清晨5点多,她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琢磨着,今天要给婆婆做什么菜。
6点多,出门,走上1公里,给婆婆送饭。有时,婆婆闹脾气不吃,陈美英便一口一口地喂。
接着,打扫、洗衣、伺候婆婆喝水。嫌烫?没事,拿来另一个杯子,来回盘倒着,让水凉得快些。打点好一切后,陈美英便回家照看孙子,准备午餐。
大中午的,太阳有点大,陈美英没顾上撑伞,还饿着肚子,便走上了给婆婆送饭的村道,这一来一回,又走了两公里路。
下午5点多,给婆婆送晚餐,待婆婆吃完,帮她洗澡,伺候睡觉后,轻轻地关上门,打开手电,走回家。
这是陈美英的一天,每天往返6公里,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但能坚持1000多天,实在不容易。
风雨无阻送餐路摔伤住院也不断
“原来和婆婆住在一起,3年前我们搬到村口的新房子,但她不习惯,硬要住回老房子。”
刚住进新房没多久,台风袭击漳浦,村里停电了,树木、户外的广告牌被刮倒,人在外面根本寸步难行。可陈美英担心婆婆饿肚子,坚持要去送饭。
邻居林丽君说:“当时我们叫她不要去,一直拉着她不让她出门,但还是没拦住。”
陈美英穿上厚雨衣、雨鞋,带上手电筒就出发了。半路上,雨越下越大,陈美英一脚踩进了一个半米深的水坑,摔下去了,她试图站起来,但怎么都用不上劲儿,她的腰摔伤了。
“当时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手机也摔坏了,我在水中呆了大半个小时才有人经过,”陈美英大声呼救,村民骑着摩托车要送她去医院,但她硬要人家帮她打电话给亲戚,让他们先帮忙送饭过去给婆婆。
那一摔,陈美英在医院住了大半个月。
能有这么个儿媳同村老人都羡慕
对于妻子的付出,丈夫许国有看在眼里,念在心里。“我们家现在日子能过得好,就是有这么一个好妻子,这么多年来没喊过一声苦、一声累,把我的母亲照顾得很好,子女也教育得很好。”
20岁那年,陈美英嫁进许国有家,“那时候公公已经去世了,婆婆是家里的顶梁柱,非常勤劳能干,那时起,我就跟着她一起干活。”
许国有说,当时家里穷,生活压力大,母亲劳作辛苦,有时脾气不好,特别喜欢对陈美英发脾气,他有时想劝一下,却被陈美英拉住了,“她说我妈太辛苦了,让老人家说两句没关系。”
10年后,婆婆“退休”了,不再下地干活,但提出要帮做家务,陈美英没有答应。她觉得,婆婆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是应该享清福了。从那时起,陈美英就一边忙农活,一边照料家里,一边“伺候”婆婆。
“她天天给婆婆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婆婆一到下雨天腿脚不好,陈美英还帮她按摩,同村的老人都羡慕她婆婆有这么个儿媳妇。”保安村妇女主任许科美说。
孝敬父母这事怎么可以假手于人
其实,陈美英家经济条件不错,丈夫许国有是保安村的老书记,也是较早靠种果树发家致富的人,身子骨不错,至今还奔忙在农田里;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做生意。
保安村书记许友坤说,他们时常劝陈美英,“你现在年纪大了,家里经济也好了,可以请个人来帮忙照顾老人家”。但陈美英总是说,父母是自己的,孝敬父母是儿女的事情,现在自己还有能力做,怎么可以假手于人?
陈美英说,其实哥哥嫂子也很有孝心,但是哥哥嫂子年纪比较大,身体没那么好,他们夫妇俩身体还行,照顾婆婆的责任就由自己来承担。
陈美英的孝也让后辈们动容。侄子提出,要帮陈美英分担照顾老人的事儿,最近一段时间来,有时由他照顾老人,但老人家似乎不太习惯,嘴里总是念叨着“英,英……”陈美英知道老人已经离不开她了,即便是侄子送饭,她也要走上1公里路,去看看老人。(本网记者 周杨宁 白志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