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典型的海洋城市。
漳州市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715公里,海岛228座。特殊的空间坐标,使这座古郡名城经久浸润着海洋的气息,从而造就了漳州海洋文化的源远流长。这里早在9世纪就开始海洋贸易,明代漳州月港一度成为国家唯一允许商人外出贸易的口岸城市的主要口岸。如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漳州史迹已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中,漳州确立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先行示范区的定位,再次鸣响经略海洋的鼓角。为丰富海洋与渔业文化内涵,推动漳州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同文化协调发展,2012年,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制定《加强海洋与渔业文化建设工作意见》,策划了“打造海洋与渔业文化形象”等6大类28项海洋与渔业文化建设方案,其中编纂《漳州海洋与渔业文化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就是其中一项。2012年4月,漳州海洋与渔业局开始着手组织编纂《丛书》,经过四年的努力,今年4月正式出版。
作为行政主管部门编纂关于海洋与渔业的丛书,这种做法目前在福建乃至全国并不多见。
《丛书》出版有其深远意义。文以载道。从行政文化融合的角度上讲,要使行政行为与社会公众更为契合,就需要打造一种具有行业特色的行政文化。因为文化是一种最直接、可持续、易接纳的沟通手段,是行政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桥梁。通过行政文化的传播,把行政机关服务理念传递给社会公众,促进双方良性互动,让社会公众能够更加理解、认同和支持政府的行政行为,从而提升行政效能;文以载“经”。从经济发展角度讲,近年来,国家、省、市各级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建设,在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中,漳州确立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先行示范区的定位。海洋经济的发展,既要有基础条件的支撑,又要有政策的支撑,还要有文化的支撑。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对海洋文化的研究,加大对海洋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宣传、应用,能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助推海洋经济的加快发展;文以载“情”。从海洋与渔业文化的社会认知角度讲,公众认识和接纳海洋与渔业文化,才能够萌发爱海亲渔的情感。海洋与渔业有很多文化内涵,比如,海底世界有许多奥妙,海岛有许多相关人文历史,捕鱼有许多方式方法,吃鱼有许多做法和讲究,等等,这些要想让公众了解,需要借助文化的亲和与媒介的链接,《丛书》是两者的结合体,藉此能为公众认识海洋与渔业提供一定的知识引导,为公众关心海洋与渔业做些潜移默化,使公众产生爱海亲渔之情,从而更加关注、支持漳州海洋与渔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