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简体 繁体
闽南网 > 漳州 > 综合 > 休闲旅游 > 正文

古人“黄金周”有哪些?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天

来源:闽南日报 2015-10-13 11:19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我国古代不仅有节假日,而且也有“黄金周”。那么古代的“公务员”都享有哪些假期呢?笔者通过查阅古籍史料,找到不少历代放假制度的记载。

  汉朝至隋朝,官员每五日放假一日,谓“休沐”,意即沐浴和休息。唐、宋时期实行“旬假”制度,即一旬(10天)休息一日。一年36旬,可休36天。据宋《文昌杂录》称,除此之外朝廷还规定: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类似今天的“黄金周”;而天庆节、上元节、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立春、人日、中和节、清明、上巳、天祺节、立夏、端午、天贶节、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分、授衣、重阳、立冬等也都放假,合计法定假日有74天,加上36天旬休日,共110天,与今天的节假日总数非常相似了。基于人伦血缘和宗法观念,古代还有许多“人性化”假日:父母住三千里外,每隔3年有30日定省假(不含旅程);在五百里外,则每隔5年有15日的定省假。儿子行冠礼时有3天假期;儿女行婚礼时有9天假期。父母亲去世,解官戴孝3年(军职为100天)。亲戚去世,根据关系远近设不等的假期。

  元代时全年只有16天节庆假日,可能是因为元太祖成吉思汗系游牧民族,与汉族的民俗截然不同吧?到了明、清两代,“公务员”似乎更辛苦些,“旬假”制逐渐削减甚至取消,全年只保留三个假期,即春节、冬至及皇帝的生辰。后来朝廷接受“民意”,在三个假日的基础上增添了寒假,将春节和寒假的假期均延长至一个月。不过长假期间官员仍须到官署处理必办的公务,涉及司法的事务更不能停止的。

  苏东坡曾在京城汴梁为官,负责档案管理和修订历史。他是大手笔,每每提前完成全月任务。但当时官府也搞“签到制”,是不能“迟到早退”的。苏东坡就盼望“旬假”,这一天他可在京城尽情游逛。当时汴梁乃世界最大都市,但再大的城市转几次也就够了,何况文人的爱好不在城市而在名山大川,于是苏东坡就向往着外出观光旅游。幸好每年有春节、寒食和冬至三个长假,他就利用这些假期游山玩水开阔眼界,其许多佳作就写于旅游途中。后来苏东坡调任杭州知府,上任时恰逢冬至“黄金周”,但各大景区游人如织,他就选择到人迹罕至的吉祥寺游览,留下“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的名句。几年后他又调黄州任职,假期里自然没少游历各地名胜古迹,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鬼节”,人们都在家烧纸焚香,苏东坡却独自南下湖北探古访幽,还与友人泛舟赤壁,写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前赤壁赋》,过了一个愉快的“黄金周”。(郭谦益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漳州核电2号机组非核冲转试验圆满完成
  • 平和大溪:创新推行“党务+业务”双推进机
  • 南靖县三实幼:缅怀先烈寄哀思 红色精神代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舞剧《海的一半》在泉州大剧院召开首演前新闻发布会(视频)
    舞剧《海的一半》在泉州大剧院召开首演前新闻发布会(视频)
    《海的一半》来泉州啦!(视频)
    《海的一半》来泉州啦!(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网剧《彼岸灯塔》陈佳担任配乐总监 《北上》圆满收官 涂凌谈李燕真实感:“ 眉山乡山后村:从“冬闲田”到“赏花田” 仙游县公开征集地名采词库信息 两岸(南安)人工智能促进中心落地泉州南 歌手锤娜丽莎患上重度脂肪肝 为个人健康 惠安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一批人事任免 余承恩团队被路人怼 余承恩方道歉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福建闽南网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