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结束,说起自己的假期,不少人都只能用“忙”来概括。有的人外出旅游,有的人忙着相亲,有的人忙着办婚礼,有的人忙着聚会,还有的人忙着赶喜宴……总而言之,短短的小假期让年轻一代成了“节奴”,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赶着小长假来完成。
被催婚,年轻人叫苦不堪
国庆放假回家,年轻人们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途中,让人叫苦不堪。
“国庆节,别人忙着结婚,我忙于相亲。”“十一”假期,在西宁工作的陈荣娜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表着这样的感慨。
今年29岁的陈荣娜有着动人的外表,稳定的工作,身上有着很多令人倾慕的标签。但是,忙碌的工作加上内向的性格让她成了“剩女”。
“工作太忙,交际圈子太窄,高不成低不就,年龄大了只能把婚事寄托于相亲。”陈荣娜说。今年国庆回了趟家,家人给她安排的相亲饭局不下5场。
近年来,在都市“剩男”“剩女”中,“每逢佳节被催相亲”的现象已较普遍。
今年国庆前夕,记者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2015十一相亲”,搜索结果中,全国各地国庆集体相亲会数不胜数。为了抓住国庆黄金周的“婚恋商机”,许多大城市商家推出“相亲大会”。
相亲会不仅在城市盛行,农村也不例外。许多在农村的年轻人都会参加媒人介绍的相亲会。今年28岁的小李老家在民和县北山乡,他在安徽打工,三年没有回老家。今年好不容易回趟老家,家人就安排了相亲。
记者了解到,现在,国庆节和春节两个假期是农村相亲的高峰期。在农村的相亲,就是男孩女孩相约在一起坐在媒人家中喝茶聊天。小李告诉记者:“回家本想着和家人好好聚聚、转转亲戚,结果每天忙着相亲。”
更夸张的是,如今,在农村媒人介绍对象开始收介绍费,许多媒人们也趁着国庆节从介绍对象上谋利。在农村,媒人介绍双方成与不成,男方女方家中都要给介绍费或者礼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热心媒人。
赶聚会,年轻人忙拉关系
小学、中学、大学,甚至某个培训班上认识的人,都要凑一个同学聚会。小长假里扎堆的同学聚会,让奔波其间的人们感觉五味杂陈,“酸甜苦辣”一言难尽。甜:回忆当年,共鸣连连;苦:聚会太多,不胜其烦;酸:相互攀比,哭穷摆阔;辣:观点相左,言语争锋。
然而,如今的聚会不再是单纯的交际或发泄,还衍生出种种怪现象,同学们没有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也少有人谈到事业与理想。
记者走访国庆同学聚会了解到,黄金周聚会怪现象为:年轻人觉得参加同学聚会是如今社会的潮流,让自己的青春大展光彩;还有人将同学聚会作为推销产品的最佳场合,不少同学会碍于面子买一些,其实有些人也不胜其烦;还有就是在同学聚会中有成就的年轻人们比房子、比车子、比老婆孩子,或抢着买单炫富,或各种安排凸显权势,没什么成就的同学只能羡慕嫉妒恨,甚至哭穷巴结别人。
10月7日,刚参加高中同学聚会的廖泽泽对聚会感慨良多:同学相见,当年不敢说的话现在敢说了,而且言辞犀利,观点相左时还会争得面红耳赤。在企业工作的同学与在政府工作的同学争论政策该如何制定,做媒体的同学与做公关的同学掰扯舆论与真相,哪怕只是聊聊诗词名句也会有人死抠不同的注解,各持各自的观点,互不相让。
在人们奔赴各种同学聚会的黄金周里,电影《夏洛特烦恼》正在热映。影片主人公夏洛为在初恋情人的婚礼兼同学会上露脸,开着借来的豪车在同学会现场转了一圈又一圈。最终,经历一场梦幻般的悲剧回到现实,才懂得了珍惜当下、把握真情。同学聚会在变味,理想和初衷已模糊,好多人呼吁同学聚会需要恢复“本真”。
被吸金,年轻人随礼太多
记者采访关于同学聚会变味的问题时,不少市民像打了一针镇定剂,很是淡定。因为参加过同学聚会的年轻人都有同感,对于每年参加的同学聚会好多年轻人的答复都是:“不去参加其他同学会说太高傲,不给大家面子。”
对于这样的同学聚会好多市民提出这样的建议:“在聚会上应该多一些娱乐的节目,不谈工作,不谈金钱,不谈地位,大家聊聊上学期间的趣事和远大抱负,这样才能让大家触动内心,建立感情。”
在国庆假期的师范教师聚会中,一位老教师认为,同学聚会主要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真正有感情、有理想、有责任担当的人坐在一起,不会去攀比炫富,更不会去相互巴结,而会为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协调行动,让每个人都各得其所。
“大浪淘沙始见金”。市民们都呼吁当前社会应该更多的接地气、讲正气,人们应该从同学聚会上找回当年的理想和初衷,找到重新出发的力量。
不少市民吐槽到:“国庆出去游玩倒不怕人多,关键是朋友结婚没时间去。”这个假期,年轻人们共同的感慨就是:“不是在婚宴现场,就是在去婚宴的路上,这才是"每逢佳节被吸金"啊……”
小长假里,年轻人有着“被催婚”、“被相亲”、“被聚会”的烦恼。更让年轻人烦恼的是,结婚的人多,少不了随份红包。黄金周是年轻人扎堆结婚的最佳时期,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礼金的幅度也不断的上升,年轻人随礼的负担是越来越重。
市民张淑梅在这个黄金周之前收到了4张请柬,其中两场婚礼在西宁举行,需要提前一天赶到,这让本来准备出游的她没了心情,临时退了出门旅行的车票。
她告诉记者:“同事结婚还能大家平均一下,包一个小点的红包。亲戚朋友结婚就不一样了,最少也要包个600元的红包,不然总觉得感情上都说不过去。几场婚礼下来,一个月工资就没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年龄在25、26岁左右的年轻人,假期婚礼、随礼最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同学、朋友大多处在结婚年龄,大家在假期7天里出席4场以上的婚礼是普遍现象,而“日渐高涨”的礼金数额也让很多年轻人对随礼直呼“太有压力”。
对于随礼负担越来越重的现象,记者采访了几位老年人。他们认为:虽说是“前是礼后是账”,但如今随礼都是“随行就市”,别人给了你只要不落下就行,人情社会中,大家应该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
退休老干部张大爷告诉记者:“在搭礼时,年轻人不能碍于面子,参加婚礼更多的应该向新人表达祝福,给予亲朋好友一种不能用金钱衡量的礼物,而不是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