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式很新!
课堂上的问答 在微信中进行
这学期刚开始,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大二学生谢钦印就发现,自己的微信里多了一个群,同学全在里面,而建群的,是他们的老师王乃考。
王老师在他的两门专业课和一门公选课上,都分别开设了微信群。课堂上,当他一声令下,“请同学们拿起手机,我们进入微信群讨论”,这就到了同学们讨论思考题的时候了。
微信群里到底有多火?王老师说,就像炸开锅了一样,非常热烈,以前在班级里不怎么发言的同学,在群里都变得积极起来。
“回答速度要快,因为老师有规定时间,回答得好还可以加分。”谢钦印说,以前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没有人回答,于是老师改变了一种形式,回答的同学就爆满!
“一发出问题,八九十名同学齐齐刷屏,那种感觉好赞,感觉像头脑风暴。”财经系的张同学说。张同学和庄同学都选修了王老师的课,庄同学说,选修这门课的有100多人,大多互相不认识,在陌生人面前回答问题总是有点胆怯,但通过微信就自然多了。不仅如此,还能促进大家熟悉起来,“这种形式很好玩,我们班同学都很喜欢”。
王老师说,这其实也是种变相的因材施教,大家不知不觉地融入课堂讨论,多少都会得到知识。
这位老师好拼!
抢红包获灵感 让课堂全民参与
在网络上看到这位走红的王乃考老师,海都记者也萌生了好奇,他是谁?他为啥会有这样的想法?
昨天在接受海都记者采访时,王乃考笑称自己差点就是80后了。王老师1979年出生,是武汉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现在嘉庚学院担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任,副教授。
据王老师统计,以前课堂上,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就20多名,而剩下的70多名同学,一个学期只回答两三次问题。怎么让大家互动起来?王老师一直在寻找答案。
这学期刚开始,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氛围中,有些同学也还在抢红包。抢红包?王老师灵光一闪,既然大家都爱用微信,那就从这里着手。
王老师先把公选课的同学都加入微信群,不仅达到全民参与的目的,而且当同学们互相补充时,答案也会变得更充实。“学生们的答案都很精彩,经常可以搜集到一些好观点。”
细心的王老师发现,本来提出一个问题,两三个同学轮流回答,至少需要10分钟,现在短短5分钟之内,几乎90多名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王老师说,下课之后,他会统计学生的回答,答得好的,还可以加分。王老师说,微信答题,只是上课的一种辅助手段,并不是全部,“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不能冲淡了原有的教学内容,微信答题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王老师也强调,这种形式怕会引起争议,一切都以学生的感受为准,他想通过这样的课堂,给学生带来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