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扬博济思想
洪思始入竹川时,与妻戴氏同凿敬身屏。数百年过去,如今,在高安村山上还有一间洪思居住过的破旧土坯瓦房,当地人称“洪厝”。这间老屋宽9.2米、深5.1米,屋的四周长满竹子,不禁令人想起洪思当年“晚爱苦竹山山水水”。
三洋村浮山寨脚有遗存“星宿图”“九孔星象图”“言皇石”古石刻。“星宿图”古石刻位于三洋村红坂临溪的石头上,11个小圆凹穴不规则地散落在0.6平方米的石面上,并有宽0.02米的线段相连,布局似天上星宿,与阴山的星宿岩画无异。
“九孔星象图”古石刻位于寨脚邹氏祖厝边,石块长1.9米,宽1.4米,在石块的顶部集中凿有7个大小不一的小圆穴,在“七星图”下方又凿有2个小圆穴,该图为洪思教授学生所勒刻的星象图,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天文常识。
“言皇石”古迹位于三洋村红坂临溪的石头上,洪思常与民众在星象图上谈明旧事,后人为记此事在此巨石上刻“言皇石”三字。
邱氏祠堂前至今存有洪思手书刻在石柱上的联语,联云:“祖宗识远知此青山独可家;诗礼思深宜其后世多佳士。”1782年,高安四甲234人捐资重修。2004年,华安县把邱氏祠堂追源堂(博济祠)列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秋子书法精妙,陈铁山《记诸客赠遗》云:“阿士更以竹川词十二首为赠其字,更用楷法,笔画精严飘然有孤独松鹤之姿,和尚无云,汶石皆自以为弗及也。”
据高安当地人传说,清年间,朝廷听说黄道周的高徒还在苦竹万山中,旨诏思进朝,思已出山收文,传旨无奈将旨放在此地山边,后众就地建圣宫,立圣旨牌。时不论何官路过得解马下轿进宫朝拜。圣宫旧址在今三洋村浮山庙下,时过境迁,如今已无处可觅。
黄道周生前忠君爱国、恤民惠众,弟子洪思著作讲学,深受归德百姓盛赞。1701年,归德四甲平埔丹霞茶坂田中央乡众同立石《布山功德碑》,此花岗岩石碑高约170厘米,宽约86厘米,题额为篆体刻石,正文中楷,字笔苍劲古朴,至今已超过300年。此碑现在三洋村边,经风受雨,字迹已模糊,前些年县博物馆前往拓片。碑中记载黄道周生前的感人事迹,对洪思力辑黄道周遗文,广播道周求仁之学溢美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