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绣花”的功夫实施精准扶贫 今年我市将实现贫困对象稳定脱贫22816人
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近日,漳州市2017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出炉,将着力在夯基础、补短板、抓竞赛、促增收上下功夫,大幅提升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贫困对象稳定脱贫22816人、贫困村摘帽79个、造福工程扶贫搬迁1.2万人。
每个县(市、区)2017年至少新建或扩建提升两个产业扶贫发展示范项目
措施明确,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三抓三比、十项竞赛”活动的要求,组织开展产业扶贫发展项目、造福工程扶贫搬迁项目、扶贫小额信贷项目、扶贫长效机制创新项目四个方面精准脱贫攻坚项目竞赛。围绕产业扶贫发展项目,每个县(市、区)2017年至少新建或扩建提升两个产业扶贫发展示范项目,抓好一批产业和就业扶贫重点项目,推广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的脱贫模式;围绕扶贫小额信贷项目竞赛,提升扩面增量工作,推进政策规范运行,切实为扶贫对象脱贫提供积极的资金支持,全年计划新增扶贫小额信贷1亿元以上;围绕扶贫长效机制创新项目,整合扶贫资金,建立增加村财收入和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扶贫长效机制创新,组织实施好《扶贫资金精准使用长效机制》试点推广,每个县(市、区)抓1-2个扶贫资金整合创新项目。
继续实施精准扶贫“七大攻坚工程”重点项目
2017年继续组织实施“七大攻坚工程”,强化“三项保障”。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突出发展优势产业,支持贫困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搬迁改造安居工程,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加快实施造福工程搬迁,做到能搬尽搬。实施教育培训扶智工程,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让每个贫困户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扎实开展“雨露计划”培训,根据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年度完成培训任务不少于5500人,提升贫困户的就业创业能力。实施医疗保险救助工程,进一步加大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力度,减轻贫困户自付医疗费用、大病救治负担,提高欠发达乡镇、贫困村医疗卫生水平,有效缓解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进一步完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健康保险扶贫工程。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救助水平,云霄、诏安、平和三县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930元,其余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提高至每人每年4050元,全市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对低保对象全部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实施基础设施完善工程,最大限度对接落实中央和省级扶持政策,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实施“双薄弱村”强基工程,对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持续落实配齐配强班子、规范民主管理、专项重点整顿、严格责任追究等“八条硬措施”,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研究出台精准扶持的项目措施,加强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和指导服务。
全市干部挂钩帮扶做到“三个全覆盖”
今年,我市继续从市直部门向17个欠发达乡镇选派处级干部挂职专职抓扶贫工作。非重点县区继续挂钩帮扶欠发达乡镇,帮扶资金6月底前落实到位。市直机关开展干部挂钩帮扶贫困户活动,各县(市、区)同时选派干部开展驻村扶贫。全市干部挂钩帮扶做到“三个全覆盖”,即全市183个贫困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已退出的贫困村稳定巩固一年),市、县(市、区)领导联系乡镇挂钩贫困村全覆盖,机关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同时,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按照“农民需求常到村、产业发展常联村”的柔性挂钩方式,向17个欠发达乡镇、183个贫困村下派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原则上要求一个贫困村有一个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对接,或者与183个贫困村所在地的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公司等当地龙头企业联系开展科技帮扶,带动全村产业发展,并签订《漳州市科技特派员产业扶贫三方协议书》。
(记者 苏雄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