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以为就是累着了,谁能想到脑袋里长了东西?还偏偏长在那么危险的地方!”术后恢复良好的张先生(化名),回想这段就医经历仍心有余悸。53岁的他从未想过,一场看似普通的头晕,竟牵出了颅内罕见的“特殊位置囊肿”。
忽视头晕信号
小症状拖出大问题
半年前,张先生(化名)毫无征兆地开始出现头晕症状,有时是短暂的天旋地转,有时则是一整天的昏昏沉沉。“那段时间确实忙,总觉得是休息不够,挺挺就过去了。”他和多数人一样,把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归为“疲劳”,既没去医院检查,也没调整作息,只是偶尔靠卧床休息缓解。
可这头晕却像“甩不掉的影子”,断断续续发作了近五个月。直到一个月前,更严重的情况出现了——张先生开始走路不稳,像踩在棉花上,稍不注意就会晃倒。家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带着他来到漳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精准检查揪出“特殊凶手”
手术难度暗藏危机
神经外科医生结合张先生的症状,第一时间安排了颅脑磁共振(MR)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他的第四脑室及小脑蚓部存在占位性病变,且有恶性的可能性;同时,幕上脑室出现扩张,还伴有间质性脑水肿。

“这个位置太特殊了!”神经外科团队解释道,第四脑室和小脑蚓部紧邻脑干,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负责控制呼吸、心跳、意识等核心功能,稍有损伤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更棘手的是,该区域空间狭窄,神经血管密集,手术操作的容错率极低,不仅需要精准切除病变,还要最大限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手术难度和风险都非常高。
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由林友城副院长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详尽的术前讨论,团队反复研究张先生的影像学资料,逐一排查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最终制定了一套周全详细的手术方案,行“显微镜下第四脑室占位切除术+颅骨整复术”。
手术当天,在林友城副院长的带领下,手术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有条不紊地操作。他们小心翼翼地分离病变与周围神经血管的粘连,精准避开脑干及重要功能区,逐步将占位病变完整切除。整个手术过程紧张而有序,最终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少,未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术后,切除的病变组织被送去做病理检查。让人欣慰的是,病理结果显示,这个让大家担惊受怕的“占位”并非恶性肿瘤,而是表皮样囊肿,一种良性病变。

虽然是良性,但医生特别强调,张先生的情况仍属罕见:表皮样囊肿本身就是相对少见的颅内肿瘤类型,发病率仅占颅内肿瘤的1%-2%;而像他这样,表皮样囊肿恰好长在“第四脑室+小脑蚓部”、且紧邻脑干,这种特殊位置的囊肿,即使是良性,也会因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头晕、行走不稳等症状,若长期不处理,还可能因囊肿增大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影响生命安全。
漳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温馨提醒,头晕、头痛、行走不稳等看似“常见”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颅内病变等严重问题。尤其是症状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时,千万别“硬扛”,出现不适就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