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站马来西亚马六甲漳州味青云亭 超越信仰的华人中枢
16世纪,漳州海商与欧洲商人在马六甲相遇,后人至今深远影响大马
闽南网12月10日讯 马来西亚简称大马,祖籍漳州的华侨主要在马来西亚北部的槟城和南部的马六甲。
马六甲古时为满剌加国,扼东西洋交通之要冲,一度是东南亚的国际贸易中心。郑和下西洋曾到此,而明永乐、宣德年间,马六甲的国王和王室成员都曾多次来华,两国关系密切。
第2站马来西亚马六甲
明朝古航船地图“水路薄”《指南正法》明确记载了月港与马六甲的往返航线,这说明明代后期,漳州与马六甲的通商关系有稳定发展。此外,一位葡萄牙人绘制的《1613年马六中市街图》标明有“中国村”、“漳州门”等地名。其中,马六甲历史上十位甲必丹中有4位原籍漳州海澄县。
马六甲的漳州籍大家族有陈祯禄家族、徐垂青家族、薛佛记家族、陈笃生家族等,对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寻迹】
陈祯禄:维护华人文化 古街以其命名
11月18日,马六甲气温最高达38℃,走在逼仄的荷兰街上越发感觉炎热。这是马六甲华人自古以来聚居的街道,两旁尽是古色古香的中国风格古厝,外部门楣窗棂写着典雅的门联,内部有大厅、中厅、小厅,深度近百米,与漳州古街竹竿厝相仿。
荷兰街上有一座欧式的徐氏宗祠,该家族来自漳州,人才辈出,一直追寻祖先在漳州的历史
这条古街上极富特色的便是峇(音kè)峇娘惹文化。峇峇娘惹是指明清时期,男性华人与当地妇女通婚所生的后代,又称土生华人或海峡华人。他们在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马来文化。
荷兰街又叫敦陈祯禄街,这条因漳州人而改名的街道,与陈祯禄对马来西亚的贡献不无关系。陈祯禄的祖先陈观夏于清乾隆年间,从漳州到马六甲发展,事业有成,富甲一方。
1883年,陈祯禄出生于荷兰街111号的古厝,如今古厝门楣上仍挂着繁体的“同发”牌匾。马六甲史学专家林源瑞介绍,陈祯禄家完全是华人古老的布置,有牌匾及对联,还有一个神主龛写着“孝思不匮”的字样。他满架的书虽然全是英文的,其实却是四书、五经及老子、庄子的翻译本。
1949年,陈祯禄组建马华公会(如今马来西亚第二大党),并任首任总会长。
陈祯禄有句名言流传至今:“华人若不爱护华人文化,英人不会承认他是英人,马来人不会承认他是马来人:畜生禽兽,是无所谓祖籍的”。
荷兰街上除了陈祯禄故居外,还有一座欧式建筑的宗祠与漳州有关,便是徐氏宗祠。徐氏家族人才辈出,如徐垂青是马、新著名银行家,目前其家族仍是新加坡华侨银行大股东,家族散居全球,每年清明返回祭祀。2008年前后,徐氏后人曾抵漳州,想探寻祖先历史,未能如愿,后又委托林源瑞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