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2月15日讯 印度尼西亚虽然是千岛之国,不过人口主要居住在爪哇岛上,泗水是东爪哇省省会、印尼第二大城市,爪哇语苏腊巴亚(Surabaya)。
早在唐代,漳州已有人到爪哇岛谋生。法国学者苏尔梦女士1981年曾在爪哇泗水发现,曾任泗水甲必丹的漳州华侨韩振泗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所立的墓碑。经她考察后认为,“石头肯定是从福建来的……碑文跟内地的也一样”。
东爪哇漳属公会会馆内,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
泗水,历来是漳州华侨的重要聚居区,现今,还存有一座韩氏家庙。这位于泗水橡胶街的韩氏家庙,藏有一段“漳州家事”:家主是漳州龙溪人韩松,他的儿子韩振泗于乾隆年间担任泗水华人领袖甲必丹,此后100多年,其家族有30多人担任甲必丹或雷珍兰(地位次于甲必丹)。
如此一来,韩氏家庙成了泗水行的必访之地。
【寻迹】
韩氏家庙匿于街市 门庭紧闭偶遇进入
寻访是在炎热的午后,却发现一切并非那么容易。
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大家沿着泗水市区寻找,在汽车驶过橡胶街时,一排闽南风格的红瓦古厝一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第一间建筑门前已经用铁栅栏围了起来,透过铁栅栏,建筑装饰风格与漳州古厝一致,只是门楣上方挂着一块拉丁字母的牌子。两座石狮下方还用铁链绑住,布满尘埃,可见已经很久没人搭理。这座古厝究竟与漳州会有关联吗?
位于泗水橡胶街的韩氏家庙
带着疑惑,沿街而走,在100米外,正门挂着“南阳世泽”木刻的古厝再次吸引大家注意,门牌的拉丁字母写着“HAN”字样,这正是“韩”的拉丁音译,大家判断这应该就是韩氏家庙,不过大门紧闭,进入采访似乎不大可能,就在大家要放弃的时候,一位正好路过的当地人提醒我们,屋内有人居住,需按门铃,只是门铃藏在隐蔽的边门上。
来开门的是一位中年女子,名叫丽莎,不会说中文,不过得知我们从中国来,她欣然让我们进入采访。原来丽莎是帮忙看守祖庙的,她称,家庙的主人有的已移民欧洲,有的还住在泗水,他们定期会聚在家庙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