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8月16日讯(闽南网记者 王惠敏 通讯员 方仁荫)每年开学季,漳州市残疾人联合会都会扶持一批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帮助解决受教育难问题。来自漳州龙文区朝阳镇后店村的黄倩玉家就是被帮扶对象之一。
黄倩玉
这位出生于1994年的姑娘,现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法学专业,新学期就是大四学生了。在淅淅沥沥的雨天,车轮驶过村中积聚的水坑,闽南网记者来到她的家。一座低矮的房子坐落在巷子中,片片屋瓦刚被雨水滋润过,墙上青苔伴着灰屑。
黄倩玉的父亲因为眼睛看不见,无法外出干活,家里主要靠母亲打零时工维持生计,和政府的一些补助。每次开学时,孩子们的学费都是东凑西凑。即使一年下来两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至少要4万多,黄倩玉的父亲仍坚持要供孩子读书,而两个女儿也都是他的骄傲。
“我两个女儿都很乖,有空的时候,都会给我打电话,跟我聊天,不然闷在家里很难受。”据他介绍,大女儿黄嫦玉今年已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
土墙瓦房已经住了30多年。黄国章说,木头上都是蛀虫,屋顶一直漏雨,三级地震就足以使房子倒下,人住着很危险。放假回家,小女儿不敢住家里,只好去姑姑家。
黄倩玉从小就很想成为一名香港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是她梦想的学校。然而,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医院也传来了她父亲双目失明的消息。她说,父亲虽然原本就有视力残疾,但能看得见,当装修师傅,一个月有几千元到收入,虽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不至于出现没钱读书的状况。自己能不能上大学?大学生活又该怎么过?她无法接受父亲失明的事实,却又不得不面对。当时,正做着一份家教兼职的她,只能想着先多赚点钱。
据介绍,得知该情况后,龙文区残疾人联合会根据政策给予1600元补助,并联系媒体作报道,很多社会爱心人士也伸出了援助之手。更幸运的是,那时北京公益事业基金会恰好委托漳州市慈善总会寻找在北京求学的贫困学子,了解情况的龙文区残联又一次牵线搭桥。黄倩玉觉得,自己很幸运,递交申请后到北京,便获得了每年3000元的资助,还与企业家成为很好的朋友。之后,残联每年也都根据政策给予补助。
“残联就是其中一个支持我的人,它又让我认识了在北京的这个基金会,这就是给了我一个很有保障的力量。”黄倩玉介绍,大学前三年,几乎都是“别人”在养育她。从他父亲到她,残联一直给予支持。有了外界资助后,再加上自己的助学金及勤工俭学所得,就不用为在校生活开销而发愁,不仅可以更认真地学习,还能参加喜欢的校园活动和学生工作,真正投入大学生活。
这次司法考试结束后,倩玉就会备考到香港读研。她说,本来这样的梦想在上大学时就已放弃,一年需10多万的花费,她想都不敢想。不过,很多人鼓励她,而且可以尝试申请奖学金,至少可覆盖70-80%的学费,让她看到了希望。她心中的梦想重新被燃烧起来。 这样的选择也与大三时,她在厦门大学进行一学期的交流学习有关。她认识到,自己并没有比那里的学生差,而他们的梦想是那么地高大上,让她觉得自己也该努力下。“不管结果是怎么样的,哪怕我最后真的没有钱去读,真的也没关系,因为我努力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