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像戏水之后才回到候卿庵。庙叫候卿庵是因为陈君用。陈君用是陈概孙子陈子成的第三子。陈君用封侯的起点是因为平和坂仔人李志甫,李志甫于元朝顺帝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带领农民起义,元朝派江南行省平章别不花统闽、粤、浙、赣的四省元兵发兵入闽征讨,历经四年征剿,还是无法抓到李志甫,官兵兵疲粮尽,只好招募乡民帮助抓捕。陈君用带领堂兄弟等乡民加入抓捕李志甫的行列,他不仅献计,还因为熟悉地形带领乡勇围攻藏身国强乌泥洞的李志甫,先是用箭射中李志甫手臂,进而进攻砍中左脚,杀了李志甫。陈君用因此被封为漳州路(府)总管同知。陈君用有才,他在这个起点上,四处征战,先后平定海盗、逃犯、农民起义等,一路提拔,最后官至宣武将军、南胜伯,执领南诏万户府,1366年病逝,书写了人生传奇。
合上陈氏族谱,历史的烟云散去。六成楼在眼前,六成楼历经171年,如今已没有人居住。许多土楼因为人员外迁,要么倒塌,要么成为景点,成为文物被保护起来。能成为文物是土楼的幸运,但总觉得面对文物要小心翼翼,有种距离感。土楼的另一个命运是复活,陈友亮就是从这个方向努力,他要把六成楼维修好,开辟成明清古典家具博物馆。或许,明清古典家具会吸引许多目光,而人来人往会让六成楼有别样的气韵。
走在正在维修的六成楼,许多记忆慢慢涌现。看到六成楼里的火笼,当年冬天的寒冷,结冰的气候,还有火笼里炭火的温暖在记忆里回荡。竹做的摇篮放在墙角,当时坐摇篮的孩子已经成长,他们在摇篮里熟睡的温馨只好靠大人的转述,只是,只有看到摇篮,话题才会牵扯得绵长细致。一人多高的谷仓已经没有稻谷,围着谷仓打主意的老鼠也不见踪迹,但很想拿起旁边的米斗跨进谷仓,想象用米斗盛稻谷倒到谷仓外的箩筐,挑到碾米厂碾米。竹编的箩筐已经不在谷仓前,而是放置在屋檐下横着的木架上,落满灰尘,还有蜘蛛丝。同行的老林以农人的目光说,那竹箩筐是用篾青编成,质量好。篾青是毛竹的最外面一层,柔韧度好,编成的箩筐耐用。而用第二层篾黄编的器具,比较脆,使用寿命比较短。没有晒谷,没有晒谷场的劳作,风柜没有用武之地,也没有人摇出风,寂寞地窝在墙角。
走一遍六成楼,勾起许多日子的记忆,没有奢华,只是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