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一餐饭”到“四季暖”

来源:福建日报 2025-09-13 11:52 http://www.mnw.cn/

  每天11点30分,漳州高新区大梅溪村幸福院食堂饭菜飘香,村里老人围桌而坐,其乐融融。81岁的吴福智夹起酸酸甜甜的糖醋鱼说:“孩子都在外,我和老伴每天来这里吃饭,不用自己煮,很省事,饭菜好吃又实惠,我现在肚子都胖了一圈。”

  这一温馨场景,是漳州市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成效的缩影。2024年以来,漳州将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作为重要民生项目,力推实现“吃饭不用自己煮、衣服不用自己洗、医疗保健在身边、幸福生活每一天”的农村互助养老目标,为乡村老人托起幸福晚年。

  改造提升,盘活幸福院

  步入平和县坂仔镇心田村幸福院,只见环境干净整洁,墙上悬挂着幸福院管理机构与职责、幸福院公约和社会捐赠名单等。老人有的伏案挥毫泼墨,有的围坐看电视,有的品茶闲谈,欢声笑语不断。

  历经10多年建设,漳州农村幸福院已实现“从无到有”的覆盖,但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并非一蹴而就。为此,漳州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纳入市领导挂钩推动重点工作清单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并先后印发《漳州市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工作指南》《漳州市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工作导则》《2025年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实施“三四五六”工程,即开展样板引领、新建改造、置换调整“三个一批”行动,建立助餐、助洁、助医、助娱“四助”模式,推广“阳光型”“庭院型”“联动型”“自治型”“家政型”运营管理“五型”特征,建立“争取奖补一点、县级保障一点、镇级配套一点、村级自筹一点、个人缴费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资金筹集“六个一点”机制,全面破解农村幸福院运营难题。

  心田村的蜕变,正得益于“三四五六”工程。“以前的幸福院建在旧村部,位置偏,老人不爱去。”心田村党支部书记赖健雄回忆,2015年村里虽建起幸福院,但因服务单一,常年冷清。2024年底,借着漳州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行动的东风,村委会启动改造,通过向心田宫租用闲置用房完成场所置换,将550平方米空间划分为中医阁、娱乐活动中心、洗衣房、幸福食堂等功能区,添置投影仪、洗衣机、茶桌、躺椅等实用设施,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

  此外,心田村探索“村委会建设+公益组织管理”模式,将幸福院日常运营交由村里热心青年组成的五山公益协会负责,通过购买农村公益岗位配备专职管理服务人员。

  “公益协会能高效联动社会资源,让助老服务更接地气。”赖健雄说,如今的幸福院日均接待近百位老年人,总是很热闹,真正成了村里老人的“第二个家”。

  服务升级,老人更享福

  提升农村幸福院质量,硬件改造只是基础,更重要的在于如何让这些设施真正服务于老人的日常生活,提升其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在漳州,农村幸福院不仅提供助餐服务,还普遍提供助洁、助医、助娱等服务,多方位覆盖老人生活所需,实现了从“一餐饭”到“四季暖”。

  “在幸福院质量提升工作中,我们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实行分类提升,不搞一刀切,鼓励各幸福院依据当地老年人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漳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罗晓红介绍。

  助医服务着力解决老人看病难、行动不便的问题。平和县坂仔镇中心卫生院与心田村幸福院合作,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季度开展健康宣传,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体检,从慢性病防治到饮食指导,全方位守护老年人健康。院长林志城等医护人员还定期到幸福院中医阁坐诊,提供推拿、针灸等治疗。“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非常方便。”村民林月华点赞道。

  每天傍晚,南靖县山城镇下戴村幸福院室外活动广场,村民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跳舞、乐器演奏、健身运动的喧嚣打破了夜色的沉寂。幸福院不仅在室外增设活动区域,安装漫步机、双杠等多种健身器材,还联合霞村庙共同打造儿童游乐设施,形成“一老一小”活动特色。更重要的是,村里陆续组建了龙艺队、广场舞队、潮音锣鼓队、女子凉伞腰鼓队等4支文艺团队共计77人,培养老年人兴趣爱好,并定期在幸福院开展文艺表演。“自从加入潮音锣鼓队,我不仅学会了拉二弦,还经常外出参加文艺演出,生活变得丰富起来。”村民戴慧雪说。这是漳州农村幸福院通过完善助娱服务极大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

  助洁服务则从细节入手,向老年人提供免费洗衣服务。长泰区枋洋镇上洋村幸福院配备洗衣机和洗衣池,鼓励老人到院洗衣,并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取件、清洗服务。云霄县马山村幸福院则设立“公益洗衣房”,由志愿者协助老人洗衣。

  多元参与,运营有保障

  经过提升的农村幸福院“活起来”了,但如何长久“活下去”才是关键所在。近年来,漳州通过实践探索,逐步构建起多元参与、协同管理的运营机制,有效破解了资金保障、服务供给等瓶颈问题。

  “近日,我们刚收到一笔资金支持。”大梅溪村党支部书记吴艺平介绍,随着幸福院功能持续完善,资金保障愈发重要,尤其是幸福食堂的可持续运营。

  吴艺平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408名,每日近百名老人就餐。食堂日均餐标15元,老人自付5元后仍有10元缺口。在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填补经费空缺?

  据介绍,大梅溪村每年从集体收入中列支22.5万元,并动员庵庙理事会及社会爱心人士年捐赠22.5万元,构建多元筹资模式,成功化解经费难题。

  “农村幸福院作为村级公益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仅靠村委会管理远远不够,需要大家共同参与进来。”吴艺平表示,为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降低运营成本,当前大梅溪村幸福院由老人协会与幸福食堂理事会共同运营。老人协会牵头制定服务清单、征集老人需求并组建村民义工队,推行“值班理事+义工”轮值制度;幸福食堂理事会下设采购、财务、后勤等专责小组,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村委会则聚焦政策对接、资金监管与服务质量督导,形成“决策有章、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管理闭环。

  平和县则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明确卫健局、残联等17个县直部门及乡镇职责,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责任体系,推动部门职能与养老服务深度对接。县卫健部门实施双轨机制,毗邻的幸福院与卫生所共建共享,未毗邻的院内设保健室并建立村医巡诊制度,实现助医全覆盖;残联在幸福院设立“爱心服务驿站”,配备助行轮椅、折叠拐杖等适老化设备;老年开放大学开发声乐、太极拳等4门特色课程入驻幸福院。多方努力下,平和县15个乡镇样板点幸福院已全面开展“四助”服务。

  数据显示,漳州将对全市1313个农村幸福院进行质量提升,截至8月底,已完成354个,越来越多农村幸福院正实现从“建起来”到“活起来”的转变。

  报业集团记者 李妙珠

原标题:从“一餐饭”到“四季暖”
责任编辑:李晓灵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高效办证获点赞 “帮办代办”让企业省时又
  • 漳州高新区召开中高考质量提升推进会 各校
  • 云霄县首个“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陈岱镇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多?
    医解百科︱为什么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多?
    致敬医师节
    致敬医师节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最高法:将进一步推动激活民法典第997条 拼党主席选举!罗智强再出书筹措粮草,喊 有意参选国民党主席但资格存疑?傅崐萁回 仲裁法完成修订 更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法治宣传教育法明确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 杨利伟来莆田做航天科普公益讲座 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机关党组理论学习 湄洲妈祖城火车风情街区有望今年国庆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