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意园》,1520支玻璃管构成“光的矩阵”,以此诗意地诠释了“集合地”的概念
闽南网6月17日讯 昨天上午,“从卡塞尔走来——漳州国际公共艺术展”暨碧湖生态公园开园仪式,在漳州碧湖生态公园举行,29组艺术家的31件大型作品亮相。这是海峡西岸地区第一次举办如此规模的公共艺术大展。
本次展览由漳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柏林自由大学协办,漳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担任展览策划人。省政府原副省长、省诚信促进会会长潘心城,本次公共艺术展联合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德国卡塞尔市长办公室主任汉斯约合木·魏尔克特,本次公共艺术展艺术总监陈志光,漳州市市委书记陈冬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启动仪式。
陈冬在仪式上致辞,他说,这次展览是去年德国中国文化年重点项目“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的延续,因为公共艺术,卡塞尔和漳州实现了“千里姻缘一线牵”,实现东西交会、跨越边界的时空对话。
在启动仪式最后,陈冬向卡塞尔市代表、市长办公室主任魏尔克特赠送漳州本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头雕刻“关公”。卡塞尔市市长办公室主任魏尔克特受市长委托向漳州赠送了卡塞尔市市徽、建城敕令和一包来自卡塞尔的花木种子,希望两个城市的友谊可以像这包植物一样扎根土地、生生不息。
此外,公共艺术展开幕后,还举办公共艺术论坛,邀请国内著名评论家、策划人、艺术家等专家学者,就公共艺术和城市建设议题进行研讨。
让艺术展成为漳州的一张新名片
解读人:漳州籍著名艺术家陈志光
很长一段时间,陈志光都很困惑。他在国内外举办、参加艺术展时,每当人们问他,来自何方,他总是很尴尬。
“我跟他们说我是漳州人,但他们都不知道漳州在哪里,我不得不解释,漳州就在厦门的旁边。”
陈志光说,这次能在漳州举办这样的展览,特别激动,这样的国际性、高水平、大规模的艺术展是漳州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个大胆的创新之举。“我感觉到漳州这两三年的重大变化,因为注重生态注重宜居,城市化的进程中非常人性化,非常有文化气息。”现在把艺术家朋友带回漳州,他们都看得到漳州之美,但他希望漳州能延续双年展机制,即每两年举办一次展览,像卡塞尔一样,因长期举办高水平的文献展而闻名于世,在若干年后,漳州成为中国南方的文化重镇,而艺术展,成为漳州的一张新名片。
后艺术展时代,漳州城市建设的预想
解读人:漳州市副市长王毅群
王毅群说,陈志光的想法,是漳州市未来文化建设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但具体的方案还要花时间去研究。在漳州举办这样的艺术展,即把生态和艺术联系在一起,把环境和文化融合在一起,这种艺术形态将让漳州的每一个市民多一点文化气质。
公共艺术展展期只持续近半年,闭展后,这些公共艺术作品撤出碧湖生态公园,让公园黯然失色的同时,也让漳州市民恋恋不舍。对此,王毅群说,漳州市政府正在努力和策展方以及作者沟通,希望这些作品能尽可能地留在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