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城区接官亭-赵以成
赵以成(1908~1974年),字泽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生于漳州城区接官亭。父赵联芳,矿工,因炸山受伤致聋,在家编制斗笠为生。
以成小时读漳州华英小学,后升入寻源中学。民国15年(1926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民国18年毕业,进协和医院深造,民国23年获北平协和医院博士学位,并获外科学荣誉奖。协和医院为院、校合一单位,以成既当医生又任助教。先后任外科、神经科、耳喉科、泌尿科、肿瘤科、病理科、精神病科住院医生。当选为神经外科研究员。民国26年获孙氏耳鼻喉论文著作奖,同年发明应用于胃肠无菌吻合手术的电外科技术。民国27年获美国洛克菲勒(Rockefeller)奖学金,同年冬,赴加拿大蒙特利尔(Montreal)神经科研究所任住院医生兼研究员。
在加拿大期间,赵以成深受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蒙特利尔神经研究所首任所长潘菲尔教授(Prof.WilderPenfield)器重,接受他的指导。他研制成功用“特制胎膜”防止手术后粘连。后又用此做修补手术。民国29年,在回国途中,顺便赴美国各大城市医院神经外科参观,回国后,仍在协和医院工作。
太平洋事变后,日军接管北平协和医院,赵以成不愿在日军统治下工作,在院外自行开业。民国32年全家迁居天津,继续行医,直至天津解放。
民国37年天津解放后,他转任河北医学院名誉教授及天津市总医院神经外科顾问。1951年他随天津抗美援朝救护队奔赴朝鲜战场,抢救中国志愿军伤病员。1952年他为天津总医院设立脑系科。1955年苏联脑系外科专家阿鲁秋洛夫访问中国,参观他所主持的脑系科。苏联专家与赵以成交流经验,双方都做示范手术,苏联专家肯定赵以成的医术,建议在北京建立脑系外科研究机构。随后北京同仁医院设立神经外科,他任该科主任,兼任北京医学院教授,往返于京津之间。1959年,神经外科迁入以脑神经外科为重点的宣武医院,赵以成任院长兼脑神经科主任,不久又建成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他又兼任研究所所长。1953年至1957年,他先后在天津、北京办神经外科进修班。至1981年,他培养出神经外科医生约400人。
赵以成办事、治病认真负责,不分贫富贵贱,只要病人有一线希望,他总是竭尽全力抢救。1970年他在北京日坛医院进行直肠癌大手术后,不顾身体衰弱,仍为一位农村姑娘做脑转移瘤手术。
他先后撰写医学论文约30篇。“文化大革命”前开始编写《神经外科学》,因“文化大革命”中辍。先后主编并参加编写《神经内外科学手册》、《外科学》、《实用脑肿瘤学》、《实用神经病学》等书。
1974年赵以成病逝,终年66岁。
赵以成生前历任全国第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外科学会和国际神经精神科学会会员。